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網評:莫讓校園成為教師情緒的宣洩場
來源:紅網 作者:白高玉
2月28日下午,一段“湘鄉市某學校一教師輔導作業時粗暴對待學生”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中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一位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極為惡劣,言辭侮辱,行為粗暴。此事一經曝光,便引發社會廣泛熱議。(2月28日 澎湃新聞)
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穩定的情緒管理能力。然而,這位教師的行為卻恰恰背道而馳,掐臉、拽頭髮、將書本扔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大喊大叫,種種行為完全失去了教師應有的冷靜與克制。試問,情緒不穩定的老師,如何能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學生呢?肆意宣洩教師自己的情緒,不僅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對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道德的踐踏。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作為這項事業的中堅力量,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位教師的行為無疑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教育的信任感,產生恐懼、厭學等負面情緒,從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長期傷害。除此之外,視頻中一位教師任意侮辱、打罵學生,另一位教師對此漠然的態度,無疑給社會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教育可以是任性的、情緒化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的職業形象。
對於此事,當地教育局已迅速做出反應,對涉事教師進行停職檢查處理,並安排專業人員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但這些遠遠不夠,我們還需從根本上反思和解決此問題。教育部門應加強對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培訓和考核,並建立健全師德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定期評估和監督。學校也應建立相應的學生投訴機制,對學生的投訴進行及時、公開的處理。同時,教師之間可以互相監督,而不是對不良行為進行默許。
教育不應成為教師的情緒宣洩場,其更需要教師以冷靜、專業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學生。此事件暴露出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更應以此為鑒,制定完善相應措施,保障學生權益,為創造一個更和諧、美好的教育環境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