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歷史之遇
http://www.CRNTT.tw   2024-02-22 12:10:03
 
  絲綢之路不僅輸送出絲綢、茶葉等諸多的中國物產,同時亞洲西部地區的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與中國的風俗習慣不斷交融。漢代以前,中國人習慣席地坐臥,褥墊下鋪席,因此對應的家具以低制式為主,座位前放置比較低矮的幾案。而西亞地區自古有使用桌椅凳之類高制式家具的傳統,這在亞述浮雕和古波斯浮雕中有突出反映。兩漢至南北朝時期,西亞地區慣用的桌椅凳等高制式家具沿絲綢之路逐漸傳至中國,中國人席地坐臥的習慣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不過有趣的是,現在西亞地區的人普遍習慣席地坐臥,不知是不是中國傳統的席地坐臥習慣也反向傳播到了西亞地區,目前學界對此尚無討論。

  東漢末年,中原大亂,儒家禮樂崩壞,西北胡樂東來。繼之,魏晉南北朝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大融合時期:一方面,西北少數民族仰慕中原儒家文化,學習詩書禮儀,向往儒化;另一方面,中原民族也接納和喜愛西北少數民族的舞樂服飾,希望擺脫儒家禮儀的束縛。《後漢書·五行志》曰:“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通典》卷142記載,自北魏宣武帝(500—515年在位)開始,琵琶、箜篌等胡樂“鏗鏘鏜鎝……洪心駭耳”,逐漸進入宮廷並成為宮廷音樂的主流,“琵琶及當路,琴瑟殆絕音”,琴瑟古箏類的華夏絲樂不再獨領風騷。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西亞傳入的箜篌、琵琶、嗩呐等樂器引領風潮,並最終演變為中國民樂樂器。這次故宮的展覽中,有一件名為“樂舞仕女圖銀鉢”的銀器頗為引人注目,它出自伊朗馬贊達蘭省,屬於公元6至7世紀的器物。銀鉢外壁上的浮雕是樂伎們在演奏不同的樂器,有琵琶、笛子、長響板、風笛,這些樂器悉數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傳統民樂樂器的一部分。

  2、絲綢與繪畫

  波斯在薩珊王朝(224—651年)初期獲得中國的絲綢生產技術之後,也發展起了自己的絲織業。北朝至隋唐時期,波斯生產的織物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市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了大量被稱為“波斯錦”的絲織物。在吸納波斯風格特別是連珠紋裝飾的基礎上,中國工匠設計出符合中國本土審美的新式紋樣。波斯織錦所用的緯線起花工藝從北朝起在我國開始普及,唐代以後,來自西亞的斜紋緯錦取代了中國傳統的經錦,成為我國提花織物的主流產品。因此,絲綢生產技術沿著絲綢之路來回傳播,相互促進,充分體現了文明因互鑒而更加精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