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2024年春運鳴笛,作為疫後首個常態化春運,隨著海陸空交通網越織越密、高新科技創新應用越來越廣、互聯網產業發展越來越快,今年的春運也出現不少新變化。大公報今起推出《春運之變》系列專題,結合返鄉務工人員回鄉過年的故事與體驗,透過他們多年來在春運購票、出行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展示國家在交通基建、創新科技、低碳建設、綠色生態等領域的新成就。
2024年春運26日鳴笛,疫後首個常態化春運帶來的人口大遷徙備受矚目。僅廣東預計今年春運客流量約1.27億人次,同比增加近25%,其中鐵路客流更大增34.5%。但相比以往“擠火車”的春運形容詞,近年來,更多旅客的“回鄉路”開始從“回得去”向“回得舒適”轉變。除了基本成型的“四縱四橫”高鐵網打通了春運旅客的返鄉“堵”點,越來越多高含金量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春運方方面面的應用,更改善了春運旅客的出行體驗,讓游子們感到“回家路變得越來越近”。手機搶票,進站“刷臉”,搭上5G信號全覆蓋的智能動車組,原來歸家之旅“不光車快,網也快!”
春運啟航,廣州南站人頭攢動,客流中的老楊背著超大背包尤為顯眼。在火車站進站口,透過人臉信息識別核對,他不到3秒便完成了進站。“十多年前的春運就像‘打仗’,能買到票、擠上車就很幸運了。”貴陽籍外來工老楊今年52歲,在廣東打工超過20年,“每次春運都有新變化,回家路好像越來越近了。”
舊線提質改造 突破設計速度
老楊表示,2014年之前,從廣州到貴陽有經湖南或廣西兩條通道,車程都需20多個小時;時速250公里的貴廣鐵路於2014年底通車,車程縮至4小時。“現在貴廣鐵路行駛時速提升至300公里,我返鄉又加快了半個多小時。”
相比貴廣鐵路“提質改造”突破了原有的設計速度,如今不少高鐵新線開通即按照最高速度運營,如廣汕高鐵、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通車時便以設計時速350公里運營,並於今年首次迎戰春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