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據中國日報報導,最新研究揭示了美西方針對中國供應鏈實施“去風險化”政策的實際效果。初步結論令人擔憂:旨在打造彈性供應鏈的相關措施,可能是虛幻的。結果將導致全球供應鏈變得更為複雜,反而會產生新的風險。
文章說,美西方國家對華進行所謂“去風險化”,也就是通過關稅等措施在盟友國家建立新的供應鏈,“這種做法聽起來很好聽”。
不過,看似屬於經濟概念的表述方式可能具有誤導性。新的研究結論令人擔憂:旨在創造彈性供應鏈的舉措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虛幻的。更為複雜的全球供應鏈正在製造新的風險,而美國決策者可能並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文章說,數據提供商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 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美國從越南、墨西哥和其他第三國的進口激增,而來自中國的出口增長落後。這種變化是否意味著美國的供應鏈韌性增強?還是說供應鏈只是變得更昂貴、更不透明、更複雜?
歐洲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去年9月份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17年以來,美國原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幅轉向從越南進口,與之相對應的是,同期美國從越南進口的成本上升了近10%。
美聯儲、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也表明,特朗普時代加征的關稅可能通過提高下游產業的進口成本,導致美國製造業的整體就業和產出下降。
文章說,綜合各方面證據來看,到目前為止供應鏈複雜化弊大於利。這意味著美國買家的成本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