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體現了當前我們經濟領域的五大工作重點。 |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體現了當前我們經濟領域的五大工作重點,為深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南方日報發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珍、謝攀琳文章表示,這五篇大文章都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方向所在、動力所在。創新驅動發展,需要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建構,需要綠色金融夯實其根基;共同富裕的進一步推進,需要金融服務普惠性的增強;養老體系的構建以及“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目標的實現,需要養老金融多元化產品的助力;傳統經濟向數字化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數字金融的賦能。
科技金融是經濟新動能的源頭
文章分析,科技金融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的價值包括資金的配置、服務平台的搭建和載體的構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創新的主要抓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是科技,科技企業通常因其具有專業性強、成長迅速、風險較高等特點而難以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科技金融則可將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其核心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為基礎,以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業務流程為手段,以服務科技企業、推進科技創新進程為目標的金融活動,不僅可有效緩解科技企業融資問題,更是一種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併持續創新發展的重要機制。科技金融涵蓋公共金融與市場金融的各個方面,既能發揮“看得見的手”的引導作用,創新科技的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從源頭上化解金融風險,提升監管的有效性,又能發揮“看不見的手”的市場作用,以科技賦能金融發展,大數據技術能幫助金融機構發現海量數據中有價值的金融信息,提升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新科技的整個研發過程中需要金融以各種形式提前介入,為科技的發展保駕護航。當前互聯網的新發展專注於去中心化,強調用戶隱私和數據所有權,包括使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即所謂的加密貨幣。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金融未必是以直接的形態參與到科技中去。如天使投資在早期需要大量商業模式創新,這些試錯成本需要用資本覆蓋。工業時代的做法,就是實現規模工業化。而今天已經進入智能數字經濟時代,必須融合數據資源建設、算力建設、算法、人才四個要素,才能實現資本覆蓋。可見,金融科技更新了金融業態,既增加了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又在眾多領域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
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式
文章指出,綠色金融是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經濟快速發展,能源的消耗也隨之增長,全球生態問題加劇,實現經濟綠色增長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經濟議題之一。當前,中國已初步形成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綠色金融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中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創造滿足人民多種需求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基礎上,還要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生態產品,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綠色金融服務與協調,將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效度作為活動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自身活動引導各經濟主體在自然生態中的平衡,重視金融活動與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形成以綠色創新為主要機制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此外,綠色金融是以“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原則下開展的資金運行和資金配置過程與方式,具有雙重反映,能夠適應新時代、滿足人民新需求的新發展方式,在生態、經濟、社會系統運行中具有“綠色能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