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3全球數商大會——上海數據交易所年度發布會上發布的《2023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由617.6億元增長至876.8億元,年增長率約為42%。預計未來3年至5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仍能保持較高速增長,到2025年,規模有望增至2046億元。促進數據要素交易流通、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好發揮數據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礎作用,對深化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潘家棟、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二級教授肖文文章表示,數據要素作為新型生產要素,不僅具備可交易可流通的內在特徵,更能依托數字技術手段,實現跨越時空距離、更快速更便捷地交易流通。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其中對“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通過打通流通障礙、提升供給質量,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結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
文章指出,促進數據要素交易流通是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的有效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數據要素的交易流通並廣泛應用。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0.5%。數據要素體量大、復制成本低、流動速度快,交易流通能夠實現數據要素跨區域流動、跨產業共享、跨流程應用,優化數據要素資源區域層面、產業層面的配置,使其更好地賦能經濟社會運行各領域、各產業、各環節,從而有效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助推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數據交易所已近50家,數據產品和服務類型日益豐富,加速了數據要素價值轉化。目前,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累計集聚數據商、數據中介等市場主體602家,累計交易額超過16億元;上海數據交易所累計掛牌數據產品近1500個,數據交易額今年以來不斷攀升,8月數據交易額已超1億元;截至2023年7月底,深圳數據交易所已匯聚超1500個數據產品,吸引數據商、數據提供方、數據需求方等市場主體1055家,是全國交易規模最大的數據交易平台。各個交易所通過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類型,成為促進數據要素交易流通,打通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關鍵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