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資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要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新征程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增儲上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要增儲上產
經濟日報發表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文章表示,能源資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從已實現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存在極強的依賴性。產業結構變化、科學技術進步,雖然改變了礦產資源的消費結構,降低了單位產值中礦產資源的消費量,但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性沒有根本改變,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中仍然處於基礎性、支撐性地位。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強化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基石作用。當前,中國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能源和礦產作為重要的初級產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品,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中國是全球礦產資源第一消費大國,也是全球礦產資源第一生產大國和貿易大國,2035年前,中國戰略性礦產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將面臨消費數量和種類雙增長的態勢。必須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的調查勘查和開發利用,建立安全可靠的勘探、開發、儲備體系,提升能源礦產資源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滿足高質量發展對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提高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自主保障能力。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衝突頻發,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中國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提是確保極限情況下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暢通,這就要求必須確保國防、民生等基本需求的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近年來,中國石油、鐵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外采度居高不下,國際供應風險急速攀升。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及碳達峰、碳中和穩步推進,戰略性礦產需求將發生結構性變化,鐵、錳、鋁等消費量將保持高位運行,鋰、鈷、鎳等清潔能源和新興產業所需礦產的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面對國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必須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明確重要戰略性礦產資源國內生產自給的戰略底線,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建設,努力將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做到“手中有礦、心中不慌”。
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要求加快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要增強產業韌性和抗衝擊能力。近年來,全球產業分工深度調整,出現內向化收縮、本土化轉移和區域化集聚等新的發展動向,各國對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日益激烈。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處於產業鏈的最上游,是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關鍵環節。各國對礦產資源供應的關注日益從經濟性轉向安全性。與此同時,當前,中國部分戰略性礦產國內勘查投入不足,新增資源量增速放緩。加快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努力強化中國能源資源安全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有效應對來自國內國際偶然因素、突發事件和不利影響等帶來的衝擊,是十分緊迫的任務。
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明確了地質找礦工作的根本遵循,發出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動員令。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現“開門紅”,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礦產勘查投資連續兩年實現正增長,2022年油氣礦產和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分別同比增長3.1%、15.6%;油氣企業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渤海灣等盆地,新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和11個千億方級氣田;各地新發現157處大中型礦產地,圈定找礦遠景區112個,提交可供商業勘查找礦靶區102個;山東金礦、江西鎢礦和鋰礦、貴州錳礦、甘肅晶質石墨礦、新疆鐵礦、四川和內蒙古鋰礦、河南煤層氣等取得找礦重大進展,新增一批資源量。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跨越“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個五年規劃期,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布局基本同步,時間跨度較長、戰略意義突出。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充分尊重地質規律,發揮中國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突出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堅持遠近結合、分類施策,聚焦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重要礦山深部“四區”,滾動式推動增儲上產。
深入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基礎地質調查是不斷提高對資源國情認知水平、實現找礦突破的先行性工作。要著重在基礎調查區和重點調查區開展相關工作,其中,基礎調查區主要通過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和有關技術方法應用,提高調查程度,提升地質認識水平,提交找礦遠景區、找礦靶區和油氣有利區。重點調查區主要通過對區內已有礦床、礦(化)點、蝕變和物化探異常等信息反映有較大找礦潛力的地區,開展必要的物化探和鑽探驗證,提交探礦權出讓區塊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