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的潛力群體主要是新市民、年輕人和外來人口,他們對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務有強烈訴求。”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讓城中村和城市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對改善民生和激發內需潛力有重要促進作用。
達到多元化效果
和此前的棚戶區改造相比,本輪城中村改造在實施對象、建設模式、目標效果、政策背景等方面都有較大不同。棚戶區改造主要針對城鎮國有土地,原來的居民以貨幣化安置或者實物安置為主,而城中村改造主要針對的是集體土地,多元主體之間關係更複雜、改造難度更大,更依賴機制創新。
“此前的棚戶區改造大規模採用拆除重建的方式,此次《指導意見》明確,本輪城中村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採用‘留改拆’等模式。”吳璟認為,綜合整治、有機更新等翻新類改造模式將成為大多數項目的選擇,拆除重建模式很可能僅應用於少數不具備繼續使用條件的建築,尤其是危房,是“需要拆才拆”。
在21個超大特大城市中,部分城市已出台城中村改造相關規劃。今年,深圳市啟動了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規模化品質化改造提升行動,計畫在2023年推進4.9萬套(間)城中村規模化品質化改造提升項目。過去3年,上海市完成了中心城區成片舊改185.7萬平方米、受益居民9.2萬戶,2023年至2025年計畫安排新啟動3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每年新啟動10個改造項目。作為“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的“三舊”改造先行城市之一,廣州市發布關於征集《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本輪城中村改造是在新的城市更新行動理念和政策體系下開展的,未來在實施模式、實施強度、資金來源方面和棚改相較均會有所不同。本輪城中村改造的目標更加多元化,將兼顧住房保障需求、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補短板等。”中指研究院調查事業部運營總監吳建欽告訴記者,從廣州徵求意見稿可以看出,未來城中村改造的目的是多元化的,現階段要加強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歷史文化保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