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當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外貿發展穩中提質,展現出較強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萬億和10.34萬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來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6%。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3.5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文章表示,中國外貿能夠頂住各種壓力,實現整體平穩運行,國家穩外貿政策提供了強大支撐。針對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面臨的信息不對稱、融資難融資貴、通關不順暢等難題,國家做好了頂層設計,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2023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強調,要從強化貿易促進拓展市場、穩定和擴大重點產品進出口規模、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優化外貿發展環境等方面,確保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目標任務。
文章分析,拓展國際市場為外貿運行平穩提供了市場基礎。今年以來,許多地方政府主動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國門,搶抓機遇,參加境外展會,尋找商機,在鞏固美國、歐盟等成熟市場的同時,拓展東盟、拉美和西非等新興市場,幫助外貿企業穩住了訂單,夯實了外貿基本盤。另外,國內展會的溢出效應再次顯現,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等大型展會的舉辦,吸引一部分海外意向客戶實地考察了國內企業,幫助外貿企業增加了訂單。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貿運行平穩提供了強勁動能。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擴大了中國外貿的“朋友圈”。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8%,高出整體增速7.7個百分點。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誌著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推動了中國與東盟、RCEP成員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國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促進了通關便利化,推進了貨物貿易自由化,為中國外貿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拓展了增長空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搭建了可靠的供需平台,成為外貿企業的新選擇,有利於企業拓展貿易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助力“買全球”“賣全球”。跨境電商平台還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了進出口環節全流程、一站式服務,提高了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可能性,促進了中國外貿經營主體的多元化。
文章指出,總體來看,中國外貿產業鏈供應鏈具有強大的韌性,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產業配套設施、較強的產業組織能力和生產能力。同時,產業不斷升級,逐漸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位置攀升,使中國商品一直保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帶動商品出口增長,也使得中國對資源能源、中間品、機器設備等進口保持強勁的需求。
為確保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強化外貿韌性,在出口方面,加強開拓出口市場服務保障工作,千方百計鞏固發達國家的出口市場,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等市場。高度重視穩住機電產品出口,重點關注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的出口情況及變化。
在進口方面,關注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和數量的變化,確保大宗商品進口的穩定。加快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進一步提高進口貼息政策精準性,引導企業擴大國內短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有序推進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工作,增加自周邊國家的進口。
在新業態新模式方面,支持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途徑拓展貿易新渠道,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跨境電商+特色產品”等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拓展外貿企業發展的新空間。
在貿易政策方面,鼓勵銀行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根據外貿發展形勢新變化和企業實際訴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提高外貿政策組合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