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為我們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了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研究員王成仁文章表示,自主可控,是指對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具備較強的把控力;安全可靠,是指產業鏈供應鏈能夠在面臨挑戰時確保安全穩定運行;競爭力強,是指產業發展在全球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其中,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可控”在本質上就是確保安全,體現為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在可控範圍內,對鏈條上的各環節、各主體、各要素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能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在特殊時期保障基本安全。這既涉及原料、零部件、生產設備、機械裝備等實物資產的供應,也涉及技術、軟件、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供應。“自主可控”就是通過“自主”的方式達到“可控”的目標。產業鏈是否可控,取決於所面臨風險水平的高低,即產業鏈各個環節遭到破壞或中斷供應的風險有多大,一旦出現供應中斷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有多深,以及尋找替代供應源以恢復供應的時間有多長、效果如何,等等。在實際工作中,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產業鏈,衹有安全水平相對較高的產業鏈,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就是追求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
文章稱,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多重挑戰交織叠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深度調整。新冠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收縮進程,區域化、近岸化和本土化態勢明顯。在此背景下,我們強調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重要且必要。同時要看到,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不等於追求全面自給自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已經更為細化,特別是在數字技術推動下,大型跨國公司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布局其供應鏈,實現各環節、各單元的統籌協調,不同企業、不同供應鏈之間的交互更加緊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一國很難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打造某一產業鏈的全部環節,也沒有必要將全部產業、每個環節都實現自給自足。因此,必須選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自主”來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可替代性,包括原材料替代、中間品替代、終端消費品替代等,確保在外部供應中斷時,能夠依靠本國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同時,要達到“可控”的目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從這個角度看,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一是滿足人民衣食住行通訊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需要的相關產業;二是滿足人民康養、高端消費、智能消費等高品質消費的產業;三是先進製造、高端裝備、工業母機、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夠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四是尖端科技、前沿科技等保障現代化國家建設和國家安全的產業。
文章指出,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重點需增強五方面能力。一是增強技術能力。著力增強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科學支撐。二是增強創新主體實力。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全國有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技術擴散機制,加大行業共性技術和應用技術供給。三是增強標準規則影響力。在5G、高鐵等優勢領域,爭取形成適用於大部分國家的標準規則體系。四是增強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大力吸引科技人才,補齊基礎研究短板,實現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和裝備的進口替代,減少對外依賴。五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建立健全重點產業、關鍵環節、核心龍頭企業及其配套企業聯繫機制,鼓勵企業基於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等結成聯盟關係,加強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