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文章表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誌和關鍵支撐。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少數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中國推動科技進步、產業鏈升級、供應鏈穩定帶來挑戰。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重大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快速突破,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國家間圍繞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對此,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要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確保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的產業增長點,力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面對艱巨繁重任務,準確把握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成要素、基本特徵和目標要求,並以此更好指導實踐,十分必要。
明晰構成要素
文章分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繫和相互支撐的產業部門、主導力量、要素條件等構成的有機系統。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是要調整優化部門之間、主體之間、要素之間的關係,更好促進其有序鏈接、高效暢通。
從產業部門看,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需一體推進。
現代化的工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核心。工業特別是製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提升質量效率的主陣地,是大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爭奪產業鏈價值鏈控制力和話語權的角力場。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中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和完備產業鏈的優勢,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現代化的農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根基。要保障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農業必須實現現代化。要更加重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現代化的服務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和重要支撐。現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並占較大比重,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徵,迄今為止,所有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要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保障。無論是農業社會的防洪灌溉、水運河道,工業社會的公路鐵軌、煤炭電力,還是數字社會的寬帶網絡、5G基站,離開了基礎設施就難以正常運轉。要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更好發揮基礎設施體系整體效能,更好支撐產業體系的高效穩健運行。
從主導力量看,各類經營主體需共同發力。
企業等經營主體是產業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類經營主體共同努力的結果。目前,中國已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在產業上互補、在市場上協同的良好局面,以及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為各類所有制企業、不同規模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激發各類企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需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增強國有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帶動作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使廣大民營企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力軍;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資企業參與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來;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大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配套、市場開拓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