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晨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為例,如果採用8兆瓦機組,需要125台;採用16兆瓦機組,只需63台,能節約35%以上的用海面積、降低40%以上的塔筒成本。另外,16兆瓦風機捕風效率有所提高,發電量比兩台8兆瓦風機還要提升6%以上。總體推算,項目度電成本能降低12.5%左右。
這只是我國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介紹,當前我國已具備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設計、研發、製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看製造,我國生產的發電機、輪轂、塔架等鑄鍛件以及葉片、齒輪箱、軸承等關鍵零部件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70%以上。看安裝,去年9月,我國自主建造的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台“白鶴灘”號交付投運,大幅增強了海上風電機組施工安裝能力。
依托規模化開發與技術進步,海上風電開發的經濟性大幅提高。秦海岩介紹,2010年至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度電成本降幅接近56%。當前海上風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已降至0.33元/千瓦時左右,到“十四五”末有望實現全面平價。
面向未來,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發展有資源。我國擁有約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我國近海和深遠海150米高度、離岸200公里以內且水深小於100米的海上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27.8億千瓦。目前海上風機累計裝機僅為3000多萬千瓦,利用率不足1.1%,未來開發潛力巨大。”秦海岩說。另一方面,消納有空間。我國電力負荷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能源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區,靠近沿海地區發展海上風電,能夠實現“電從遠方來”與“電從身邊來”協同發展。
根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我國將推動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粵東、北部灣等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開發建設,推進一批百萬千瓦級的重點項目集中連片開發,結合基地開發建設推進深遠海海上風電平價示範和海上能源島示範工程。
突破關鍵技術,推進產業集群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