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合上閘就出水,噴灌、滴灌全都有。”站在藍色房頂的嶄新小井房旁,56歲的孔祥林說。大田裡,玉米秸秆覆蓋地表,靜待春耕。
“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前每畝產糧1200斤左右,如今能到1800多斤。”作為土生土長的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圖那嘎村農民,孔祥林對這塊土地再熟悉不過,“高標準農田,旱能灌、澇能排,是咱致富的‘大寶地’。”眼下,孔祥林種糧積極性十足。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耕地保護,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吉林省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眼下正值備春耕關鍵時期,吉林省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加速推進,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農田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步入前郭縣韓家店村種糧大戶孫恒濤的農田,只見多台挖土機正在田裡挖溝修渠。東西走向1700米的路和渠,筆直均勻地將6000畝水田分割成條帶狀,稻田洩水渠直通向位于田塊北端的引鬆幹渠,交匯處則修建有水閘和排水泵。
“春耕前,土路將升級成水泥路,溝渠全部砌好。”孫恒濤指著施工圖講解起來,“咱這是窪地,雨水大的時候,引鬆幹渠的水順著排水渠倒灌進田裡。高標準農田項目徹底解決了這個‘老大難’。”
不僅如此,土地經過平整,將分布在田間的近1500畝低窪荒地變成了可耕作的水田。“以前,土地不平,稻田只能分割成小塊種。”孫恒濤感嘆,如今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了7畝多一塊的稻田池,整齊劃一,方便農機作業,“按照縣裡相關部門的規劃,咱這農田將變成觀光農業示範區,吃上旅遊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