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展、綜合帶動作用日漸顯著,形成了一大批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精品線路、集聚區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從政策保障、精品工程實施、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推動鄉村旅遊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本期邀請有關專家進行研討。
推動鄉村振興重要抓手
鄉村旅遊有什麼特點?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情況怎樣?
戴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鄉村旅遊是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旅遊活動,是相對於城市旅遊的空間概念,在鄉村地區參與的觀光、休閑、康養、避暑、娛樂等活動,以及產生的所有消費行為,都屬於鄉村旅遊的範疇。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我國鄉村旅遊接待人次達到30.9億,占國內旅遊人次的一半。
鄉村旅遊具有鮮明的空間差異感和生活體驗性,有不同於城市的自然風光、各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本地食材和傳統烹調的農家菜肴、融入日常生活的民居宅院等。遊客到訪鄉村,可以賞花、采摘、垂釣,參與農事、手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沉浸式體驗鄉村的美好生活。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推進,鄉村旅遊已成為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徑。截至目前,文化和旅遊部分批公布了1399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98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根據省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匯總統計,全國共有6萬個行政村開展了鄉村旅遊經營活動。旅遊業經濟屬性強、市場化程度高、產業影響力大。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消費、就業和投資,還起到了文化交流、觀念變遷等綜合帶動作用。2019年,全國109個鄉村旅遊監測點(村)接待遊客2517萬人次,旅遊收入23.9億元,村均收入2192.7萬元,農民人均增收0.51萬元。全國109個鄉村旅遊監測點村均旅遊就業人數為349人,戶均從業人員6.93人,其中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占92.4%。農民通過從事旅遊行業,不僅開闊了眼界,綜合素質也得到提高。例如,在桂林陽朔被稱為“月亮媽媽”的農民導游徐秀珍通過做導游學會用英、法、德、日等多門外語與外國遊客簡單交流。與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