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路徑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回到凱恩斯的大思路,設立國際性儲備貨幣(班柯)及其發行機構世界央行,並讓它為全球服務而不是為個別國家服務。當然,基於國際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新技術條件,今天的我們可以對凱恩斯方案予以適當而必要的改進。
首先,全球貨幣體系應該重回硬錨。無論這個國際貨幣叫作特別提款權或者班柯,還是在美西方拒絕合作的情況下稱為“金磚幣”或者“上合幣”,它的購買力都應該錨住一籃子商品的加權平均價。隨後,將一籃子商品標準化、將其價格指數化並保證基於它們的票據的可兌付性,這種國際貨幣就可以相當準確地顯示出實體經濟的技術進步和消費活動。再用數字技術來賦能,則既可以更加精準地調控和統計實體經濟活動,也可以幫助各國更加有效地降低收稅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世界貨幣體系重拾“硬錨”,為美西方國家重新建立財政硬約束。
其次,相比歷史上的金本位和現行的美元體系,新貨幣體系或能更好地響應實體經濟對貨幣的需求。金本位和美元體系的共同缺陷,都在於世界基礎貨幣的新增供給與世界實體經濟的需求無關。金本位制度下的基礎貨幣總供給僅僅與當年的黃金開採量有關,而美元體系下的基礎貨幣的供給主要與美歐自身的財政需求有關。上述新設計則能保證貨幣供給量真正與世界實體經濟的需求緊密掛鈎。
最後,鑄幣稅應該由全球共享而並非讓美國獨占。基礎貨幣發行量必然伴隨著全球的技術進步和經濟活動而長期擴張,其擴張方式就是由新設的世界央行買入各國的國債或者政策性金融債,並把利息收入定期返還給各國財政部。世界央行每年買入一國更多的國債或者政策性金融債,不收利息,這其實就鑄幣稅的共享機制,類似於有的單位公共食堂每年給單位職工分紅發福利是一個道理,取之於民還之於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翟東升、梁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