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剛剛過去的2022年,對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來說,注定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受先前海外美元債暴雷等信用拖累,以上海董家渡項目為代表的全國多個明星地盤,陷入銀團停貸、資金鏈斷裂、項目停滯的系列風險。
然而時來運轉,2023年開年以來,伴隨著此前國家房地產政策的持續寬鬆,信貸、債券、股權政策“三箭齊發”,使得房企融資環境逐步改善,也讓融創重新看到了曙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融創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在一定假設下未來7年左右的現金流預測,融創連同其合營及聯營公司的開發項目,在償付項目層面的債務後,預期能產生的現金流可用於境外償債。
錨定項目開出“綜合藥方”
“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對於一度陷入債務“泥潭”的融創來說,不只是一句華麗的口號,而是意味著幕後更多的艱難工作。其中不能不提上海董家渡項目,據融創方面透露,2022年底,融創與中國華融、以浦發銀行牽頭的6家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組成的銀團、中信信托等就上海董家渡項目達成融資合作,合作方將攜手對該項目注資。新增融資總量將超120億元,所注入資金用於該項目的整體開發、建設、運營。
事實上,上海董家渡項目是融創集團2019年收購而來,是融創集團的重要優質資產之一,位於上海市黃埔區外灘核心位置。該項目由組建銀團發放拆遷貸款,受2021年融創集團主體信用影響,浦發銀團對項目存憂,剩餘貸款停止發放,導致項目停滯,部分應付拆遷款不能兌現。
在此“窘境”下,AMC(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似乎嗅到機會。2022年9月起,中國華融與上海市黃埔區政府、銀團牽頭行浦發銀行、融創集團等深入溝通;華融併購重組部聯合上海分公司、上海自貿區分公司具體推進,全面開展盡調,梳理項目難點和痛點;協同中信信托、中信泰富和中信咨詢等,為項目量身定制、開出了多方參與的“綜合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