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一號”所處的中國南海,與挪威北海、美國墨西哥灣並稱“世界三大海況惡劣海域”。南海內波頻發,而陸豐油田區塊正位於台風發展的路徑上。在海底,陸豐油田區塊存在大量的沙波,部分海域還有滑坡、斷層等不良地質狀況。
“海基一號”為何“偏向虎山行”,挑戰“世界級”海洋工程難題?
這是因為,300米水深海域將成為我國海洋油氣開發的重要戰場。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南海油氣資源占比超3/4,光200米至400米水深海域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就超3億噸。
不得不做的事情,就下定決心做好。
“海基一號”攻關團隊環境條件專業負責人謝波濤採用海底地形調查、沙波監測及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在場址處設置水泥樁監測其變化,在計算機中模擬各種潛在因素對沙波沙脊運移的影響。
每當拿到最新的監測數據,謝波濤總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正自己對沙波沙脊移動和變化規律的認識。這一監測,就是兩年。
“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在數據中找規律,找證據,用數據說話。”謝波濤說,無論什麼問題,多出幾次海,多熬幾個晚上,總能找到正確答案。
將數據“印”在腦子裡,謝波濤對南海也有了深刻瞭解。
在一次與外方的討論會上,一聽對方提供的數據,謝波濤直言“不合理”。對方公司核實發現確實如此,甚至連錯誤的原因都和他說的一模一樣。
“就像有人動擺在自己家裡的物件,一下子就能發現不對勁。”謝波濤說。
基於這些數據,聯合攻關團隊將“海基一號”平台場址向東南方向移動約140米,使場址位置的海床由無規律的不平整地貌,變為相對規則的階梯狀地貌。
他們給導管架設計的階梯形防沉板,則完美契合了階梯狀海床地貌,在避免處理複雜的海底地基地貌的同時,滿足了導管架的就位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