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積極引進行業龍頭
香港擁有雄厚的資金、良好的金融、法律等國際化專業服務,能更吸引國際企業到香港來開拓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地區的業務。依託這些優點和地位優勢,香港政府應更為積極主動。如引進行業中佔據領導地位的大企業、龍頭企業,設立分公司和研發中心,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等措施,降低企業來港成本,通過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及吸引能力,帶動更多的企業、人才到香港發展。
第二,重視初創企業
有專家學者表示,一開始香港初創企業中,金融科技公司佔多數,但現在有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企業,生物醫藥類企業已經形成規模,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醫藥類公司上市地,這些企業為人才提供了新的崗位選擇,成為經濟新增量。現在香港初創企業以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和研發等領域為主,這些產業不僅佔地更小,GDP產出高,污染少,能避免香港經濟脫實向虛,而且可以為香港理工背景的人才提供大量優質工作崗位。龍頭企業對吸引人才具有示範效應,但數量更多的初創企業不僅可以吸引外來人才,更對本地人才的就業產生巨大推動作用,也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創新元素。
第三,提升創科行業人才待遇和地位,改善產業環境和形象
眾所周知香港生活成本高,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初創企業都選擇了一河之隔的深圳和內地其他城市,甚至包括發源於香港高校的大疆、商湯等。降低生活成本需要通盤考慮,但是在創科行業範圍內,香港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補貼來吸引和留住研發人才。施政報告中專門提到要壯大創科人才庫,推出額外措施來吸納創科人才,包括優化入境措施、對高端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興建宿舍等,這是可喜的突破。高端科研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更多的普通從業者是支撐行業的基礎。香港文憑考試的狀元們大多去讀醫學專業,就是因為醫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的觀念深入人心。我認為也更需要將資源普惠到更多創科行業從業者上,提升整體行業待遇,對創科行業的突出者給予更多獎勵和社會榮譽,吸引人才入行,改變香港人輕視理工的傳統,形成正向循環;並且香港政府可以利用國際化優勢,支持舉辦更多的創科相關活動、論壇,讓更多人才來港進行交流活動,加大創科方面的宣傳,使普通市民也更多接觸到、感受到創科氛圍,繼而提升香港的創科環境及形象,形成另一個正向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