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生活中,人們對天然的東西似乎有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對食品添加劑更是如此。
“天然食品添加劑肯定比化學合成的更安全。”這是大多數人的認識,事實究竟如何呢?
評價的方法和標准是一樣的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中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盒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無論天然提取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綫上,即接受科學的檢驗,也就是風險評估。只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准并按標准規範使用,其安全性并無高下之分。”11月28日,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曹雁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選擇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決於成本,因為兩者實現工藝目的是一樣的。
曹雁平表示,公衆食品安全意識增強、希望盡量少用點添加劑,這個要求無可厚非;但很多天然成分的數量太少或提取太難,沒法應用更沒法商業化;化學合成能够降低成本,保證食品這個低附加值產業能够可持續。
“比如苯甲酸鈉,一種防腐劑,由於天然植物中苯甲酸的含量太低,采用商業化提取分離時,生產原料受到季節、品種、種植面積等影響,導致生產成本高且價格波動大,影響食品企業的應用。而人工合成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和避免這些問題。”曹雁平說。
曹雁平強調,所有的食品添加劑,不管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出來的,評價的方法和標准都是同一個;只要符合國標2760規定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限量,它們的安全性也是一致的,不存在誰比誰更安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