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從《天鵝湖》《吉賽爾》《巴黎聖母院》等世界級芭蕾經典的中國演繹,到《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作品奠定中國風格芭蕾,再到《鶴魂》《閃閃的紅星》《八女投江》《精衛》《風雪夜歸人》等原創劇目的推陳出新,經過幾代人耕耘,中國芭蕾以世界芭蕾藝術為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不斷長出新枝,收穫累累碩果,呈現出中國芭蕾獨有的風采,承擔起文化傳播的使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跨文化溝通與交流中,中國芭蕾如何葆有民族性表達?如何以世界性語言更好地演繹中國故事?中國芭蕾如何培養更具國際視野的芭蕾舞人才?近日,在2022BDA(北京舞蹈學院)舞蹈論壇上,來自國內外從事芭蕾藝術創作、表演及教學的知名藝術家、專家,圍繞相關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芭蕾是促進交流的世界性語言
芭蕾一詞源於意大利語,孕育於中世紀希臘、意大利的民間藝術。芭蕾藝術從意大利傳播到法國後,逐步由西向東發展到歐洲很多國家。20世紀初,佳吉列夫創立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更是將芭蕾藝術傳播到更多的國家。
“芭蕾藝術是一門帶有世界文化印記的藝術。芭蕾藝術的發展得益於各國文明的貢獻,汲取了多國優秀思想、禮儀、素養與民間民族舞蹈等文化元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藝術財富,為世界觀眾帶來了文化和藝術享受。”北京舞蹈學院教授鄒之瑞說。
芭蕾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舞蹈元素的廣闊舞台,極具文化傳播與交流功能。在美國華盛頓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朱莉·肯特看來:“芭蕾舞和所有舞蹈一樣,本質上是一種交流形式。無論你跳的是安東尼·圖德的《丁香花園》、肯尼斯·麥克米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約翰·克蘭科的《奧涅金》、約翰·諾伊梅爾的《茶花女》、瑪莎·葛蘭姆的《給世界的信》,還是許多其他人的舞;無論是19世紀、20世紀的古典舞,還是21世紀的新作品,所有舞者和觀眾都是通過多樣化的劇目來進行廣泛的交流。”
如今,芭蕾是世界範圍內廣受觀眾喜愛的舞台表演藝術,同時也是擁有大量專業舞者以及業餘愛好者訓練課程的藝術門類之一。美國博恩特帕克大學現代表演藝術系教授Jae Man Joo觀察到,近幾年,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舞者,在國際芭蕾舞台上日漸活躍,發出耀眼光芒。比如美國芭蕾舞劇院的首席就來自韓國,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首席來自中國。亞洲舞者正以無與倫比的芭蕾技藝得到認可,他們由內而外展現的獨特的藝術性,推動東西文化通過芭蕾這門藝術形式進一步深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