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歷史性轉變
http://www.CRNTT.tw   2022-10-17 08:36:45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生態興則文明興。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登舉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中國生態保護修復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文章介紹,十年來,中國生態保護修復的理念實現根本性轉變。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系列論述,是對自然生態系統內在規律的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辯證關係,充分體現了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為新時代生態保護修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推動中國生態保護修復理念實現根本性轉變。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作為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組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的重大舉措,並納入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

  十年來,中國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的模式實現了根本性轉變。在統籌規劃上,編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基本形成了“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編制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9個專項規劃,明確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的總體布局、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政策舉措。在工程布局上,將生態工程從林、草、沙、濕等單項工程,調整為以區域治理為主的綜合性工程。“十三五”期間,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重點生態地區分三批遴選了25個試點項目,對系統治理的路徑進行了有益探索。“十四五”期間,中國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目前已支持19個省份開展系統治理。在治理措施上,堅持按照生態系統演替的內在機理來配置保護和修復、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生態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顯著提升。

  十年來,中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南海還是北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山越來越綠了,水越來越清了,沙塵暴越來越少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了!生態環境的顯著變化,充分展示了十年來生態保護修復的巨大成就。

  十年來,中國始終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中國為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積。森林面積由31.2億畝增加到34.6億畝,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森林蓄積量從151.37億立方米增加到194.93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第一位。完成種草改良草原5.14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重點天然草原牲畜超載率由23%下降至10.09%。新增和修復濕地1200多萬畝,濕地保護率超過46%。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78億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53%,重點治理區域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持續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全國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2015年以來,先後啟動三江源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21年10月12日,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貓熊、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正在形成。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