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建設國家公園體系是我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務實舉措。當前,我國國家公園已從體制試點轉入建設的新階段,在科學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前瞻性部署,擘畫國家公園體系的建設藍圖,是高質量、高標準推動國家公園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體系的重要意義
國家公園是全球自然保護地的重要類型,不僅是維護國家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自然保護地,也是為國民提供生態游憩、科普啟智和科學研究的公共區域,更是彰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形象乃至國家精神的重要窗口。美國將荒野精神融入國家公園,視國家公園為“大自然的聖經”,以此掩蓋移民國家成立之初國民心態的孱弱與精神貧瘠;歐洲的國家公園多採用多方協同和區域共治的模式,反映出契約管理和權力制衡等歐洲文化特徵。中國國家公園建設起步雖晚,卻承載著厚重的職責和使命。在中華文明滋養下的國家公園,是凝聚東方智慧、展現大國格局的重要載體。建設好國家公園體系,既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拱衛中華民族美麗家園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全球展示“中國之治”“中國之美”,引領“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舉措。
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體系的有利條件
中國特有的三級階梯地貌和多樣性的氣候特徵,造就了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廣袤雄奇、冰川連綿、湖泊星布、水草豐茂,孕育了全球最壯觀、最具野性之美的自然景觀和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第二級階梯高原與盆地交錯,“中央之山”秦嶺盡顯秘境之美,張家界、九寨溝、華山等自然景觀冠絕天下,大貓熊等“國寶”舉世聞名。第三級階梯平原與丘陵交織、湖泊濕地與水域縱橫,泰山、黃山、武夷山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向世人展示中國人長期與自然和諧共處之美;鄱陽湖濕地、洞庭湖濕地、長江口等國際重要濕地生機勃勃,不僅是“水中國寶”中華鱘、江豚和“鳥界國寶”東方白鸛等野生動物的家園,而且是全球候鳥栖息的“天堂”和重要遷徙“驛站”。中國還是海洋大國,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西沙群島、南麂列島等世界級絕美海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眾多特有物種和自然奇觀使中國具備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公園體系的自然條件。
我國於20世紀50年代就正式啟動了當代意義上的自然保護地事業,並先後建立了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使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我國還組織開展常態化全國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完善了生物多樣性監測觀測網絡,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研究網絡等平台先後建立,《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陸續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不斷夯實。可以看出,我國國家公園體系建設已經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構建了一整套生態治理理論體系,如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完善了生態治理的若干制度保障,如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此外,以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核心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正在制定的國家公園法和自然保護地法等,這些都將為我國國家公園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建設國家公園的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各項制度建設,使國家公園事業在短短幾年內取得顯著進展,這也必將成為我國建設國家公園體系最大的底氣和強有力的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