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從2022年到2025年,中央財政計畫分三批支持地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轉型典型模式。
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穩增長、惠民生、保就業、防風險、促改革的中堅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隨著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已成為引領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邁進的有效手段。但有研究指出,89%的中小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僅有3%處於深度應用階段。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乃勢之所趨、勢之所迫。
《通知》提出由中央財政提供支持,推動地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這既是相關部門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舉措,也有利於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那麼,如何用好用實財政資金,讓財政投入的“雨露”真正澆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部”,讓數字技術最大化地賦能企業發展?筆者認為,應著重在三個方面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一是消除中小企業的畏難情緒。從現狀看,不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資金、技術、人才匱乏,有的還擔心數字化轉型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以致升級改造動力不足。因此,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消除企業的這種畏難情緒,可按照“政府補一點、平台讓一點、企業出一點”的思路,由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支持服務平台,由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中小企業再以轉型收益支付服務費用,從而調動各方積極性,降低企業轉型成本。
二是激活服務平台的創新活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台的技術實力、服務能力、創新活力等至關重要。要著眼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關鍵環節,做好對平台的遴選、管理和考核。事前,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公開競爭,選出好平台;事中,要建立專家團隊,全程跟進,指導監督;事後,要公平公正、科學合理,對轉型成果做好驗收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