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周晏羽的自述。
結緣數十載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我從小就經常看到身邊的長輩穿針引綫,用靈巧的手綉出花朵、小動物、樹葉等各種圖案。只不過小時候的我,性格特別調皮,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每天都要在外面和夥伴們玩到天黑才回家。
那時,一位照顧我的婆婆告訴我,放學後,我要學綉一只小兔子或小猴子,綉完才能玩耍。我聽了婆婆的話,開始跟著她學習蜀綉。沒想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蜀綉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性子也逐漸沉穩起來。
記得小時候,家裡生活比較艱苦,我經常會撿姐姐的舊衣服穿。女孩子都愛漂亮,看著舊衣服上的破洞,我靈機一動,想到用刺綉去遮擋。綉一朵梅花、一片綠葉或一只蝴蝶,舊衣服穿出了新花樣,那是我少年時代最難忘的一抹亮色。
長大後,我對蜀綉的熱愛有增無減,也願意下功夫去鑽研。蜀綉又叫“川綉”,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綫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它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蜀綉的針法有120多種,針法嚴謹、針腳平齊,需要不斷摸索練習。
數十年來,蜀綉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我都要抽出一點時間花在刺綉上。這是一個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過程,不僅能讓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慢下來,釋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也讓我感覺到,故鄉就在身邊。
生活在異國他鄉,蜀綉成了我和祖國、和家鄉之間的一條情感紐帶。我總是托親人朋友幫忙從國內郵寄或帶來刺綉所用的針、綫和織物等。沉浸其中,針綫間盡是濃濃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