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是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保障。以外貿企業品牌、質量建設為導向,以海關信用制度建設為主線,以出口信貸等外貿政策工具為手段的進出口信用管理,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促進國內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推動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需要加強國際雙向投資及對外合作信用建設,規範投資市場秩序,完善境外投資體制,加強全鏈條監管。在信用領域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社會信用體系是把握好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著力點的有力支持。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信任人才,“要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積極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深入開展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推進中國品牌創建行動,健全產品溯源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以“信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誠信社會,在精神與物質雙重維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基礎作用,是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的重要保障。
高質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文章提出,厚植誠信理念。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誠信文化”“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築牢中華民族精神紐帶。加強公務員、中介組織、中小學生、慈善組織、影視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組織,科學研究、生活性服務、食品藥品、安全生產、質量檢驗等重點領域,合同履約、就業求職等重點環節的信用建設。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社會參與的信用監督體系。提高主流媒體公信力,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健全信用制度。加快完善信用信息標準體系。健全證券資本、環境保護、現代物流等領域的信息披露機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健全企業等主體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總書記強調:“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依法依規編制出台全國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信用修復。加快推進社會信用立法。
優化信用服務。充分利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關鍵領域信用信息資源建設,提高信用信息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設可信體系。以質量和品牌建設為牽引,以各市場主體為落腳點,建立覆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信用體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發展普惠金融、創新銀行信貸產品和服務、規範發展消費信貸,健全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和全流程信用監管,打造誠實守信的金融生態,服務實體經濟。以外貿企業為抓手、以國際投資合作機制為重點、以國際信用治理為關鍵、完善進出口信用管理、加強國際投資合作建設,貢獻國際治理的中國智慧與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