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雙一流”建設院校將部分網絡課程資源與社會共享,但一些名校專業課的開放程度仍有待提高。“對於自己本專業的課程,有時不滿足於聽老師在課堂上講,就會在慕課平台上找其他學校教師的課程來聽,但頂尖法學專業院校相關課程數量並不多,在排名稍後一點的院校才能找到相關課程。”廖敏悅表示。
“對於有很強主動學習願望的學生而言,線上課程拓展了學習途徑,線下課程由於時間限制未能展開的內容可以通過線上輔助完成,更有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樹’。此外,網絡課程大多經過精心打磨,邏輯性較強,對於上課時沒跟上、聽不懂的學生,可以及時定位關鍵知識點,查漏補缺、學懂弄清。”華北電力大學教務處處長劉崇茹表示,“線上可以為線下提供有益補充。”
“但總體上講,線上交流總是沒有線下清晰、愉快。”劉崇茹也表示,教師的肢體語言、動作、表情,與學生的互動,線上都很難充分完成。“此外,部分課程平台存在監管問題,魚龍混雜,學生如果缺乏甄別力,反而可能受到誤導,對專業知識產生誤解。而對於自制力不強的學生,還是比較需要線下的統一性和儀式感的。”
提升交互、拓展場景,未來蘊含更多可能
“在線教育的體驗有待提高,這個問題不只來自‘教’,也出自‘學’的過程。老師傳遞信息方面一般沒有太大問題,最大的挑戰是適應面對鏡頭、跟學生溝通減少以後的新場景新環境,但是有的學生不能有效接收信息,會嚴重影響學習效果。相信今後通過沉浸、交互等手段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學習效果會大幅度改善。”於進勇分析。
不少專家認為,未來在線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更好地優化交互體驗,拓展場景,更能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幫助學習者獲得更高學習效率和更良好的體驗。
魏中龍表示,今後在數據庫的基礎上,還要將珠寶加工過程細化分解,打造可交互的數字教學產品。“一件高水平藝術品,從設計到生成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我們運用數字技術將每一環節分解,讓學生融入其中,身臨其境,實現更充分的交互,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每個工序,他們就有希望逐漸向大師的技藝水平靠攏了。”他介紹,目前全國高職院校裡設立珠寶學院的有五六十所,全國珠寶行業從業者有好幾百萬人,“如果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對整個珠寶產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是非常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