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也是小行星衝擊的另一個“副產品”。中國地處印度、歐亞、太平洋和菲律賓海等板塊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發育著眾多活動斷層,目前已知的主要活動斷層就有400餘條,我國大陸許多城市都處於主要活動構造帶或地震多發區。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在撞擊點周圍區域會產生巨大的地震效應並伴隨著撞擊成坑,對撞擊區域及周邊一定範圍造成毀滅性破壞。此外,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海洋和大陸板塊在地幔對流力的作用下不斷推拉,改變大陸板塊的運移,影響地球淺部和深部地質結構,可能誘發全球性大規模火山爆發和大規模板塊運動引起的超級地震。
海嘯是小行星撞擊地表海洋區域的地震波動效應所致。海嘯傳播到海岸,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濱海、島嶼或海灣的海水出現異常退潮或河流沒水現象,隨後海水又突然席捲而來,衝向陸地;二是海水陡漲,突然形成幾十米高的水墻,伴隨隆隆巨響向濱海陸地湧來,然後海水又驟然退去。
如果小行星撞擊發生於陸地,劇烈地震產生的拋射物在空氣中急速拋射燃燒,可能帶來大範圍火災,產生的塵埃可能會一直彌散在大氣層上空,影響大氣透光率和植物光合作用,引起全球氣溫驟降;如若撞擊海洋區域,大量水汽注入中層大氣中,水蒸汽在中層大氣溫度下會很容易凝結,形成硫酸型氣溶膠,長期滯留在平流層,長達數年的“遮天蔽日”對生物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