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就業優先政策的邏輯也在變化。總的方向是增加“彈性”。鑒於經濟與就業在增量關聯上的變化,在確保下限的前提下,不宜再使用“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來硬生生地拉動經濟增長,而是應當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尤其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也就是增加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讓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增長。
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就業優先政策必須要前移關口。考慮到保市場主體對於保就業的基礎性作用,就業政策的著力點正在從失業這個“下游”和“末梢”,向市場主體這個“中上游”和“中樞”延伸。也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要“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無論是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還是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以及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這些既是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實際上也是保就業的政策。只要能夠保住市場主體,就可以為穩就業贏得緩衝的機會。
為順應新就業形態的新要求,就業優先政策還必須精准服務。新就業形態是豐富的,並且是動態變化、不斷迭代的。兼職工作、共享工作、彈性工作、集中工作、階段工作、遠程工作、非標準工作等豐富的就業形式,所需的就業服務各有不同。不同就業形態在勞動生產率和體面程度、創新性和創造力上不盡相同,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對於新就業形態下很多具備較高生產率的崗位,穩就業不能局限於原先的兜底式幫扶、救濟性政策,而要更加注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和人力資本的可持續提升。即便是下崗失業人員等傳統就業工作扶持的重點群體,對於不同就業形態的接受度和適應性也有不小的差異,精准施策顯然是必然的要求。
總之,穩就業的舉措一定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落實落細,既要著力增加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又要前移關口將保市場主體作為基礎,更要精准服務以順應新就業形態要求,從而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出“定盤星”“壓艙石”的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魏國學、顧嚴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