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稅收在國家治理中具有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制改革、減稅降費和征管改革等全方位實施,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助力國家治理、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稅制體系日益完善
2016年5月1日零點,浙江溫州商人陳生在北京民族飯店開具了中國餐飲住宿業首張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一天,徵收了66年的營業稅告別中國稅收舞台。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正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標誌性事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制改革持續推進,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範公平、征管高效的稅制體系加速構建,這是一場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稅收法定進程加快,條例相繼上升為法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作為財稅改革的目標之一。由行政法規規範的稅種,加速上升為由法律規範。目前,環境保護稅法、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耕地占用稅法、印花稅法等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現行18個稅種中有12個完成立法,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立法也在穩步推進。
“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增加了稅制的確定性,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強了市場主體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市場預期,促進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