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數字時代農產品流通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要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數字化水平。”在近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線上新春工作座談會”上,參會嘉賓表示,運用數字化賦能,提升產業結構,激發行業潛能,正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對農產品市場的新要求。
在會議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表示,發展數字經濟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言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數字化轉型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是數字技術和業務深度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統籌設計,由易到難,分步實施。
房愛卿認為,數字化轉型將推動農批市場的功能向數據服務、物流服務、信用服務、應急保供等方向轉變和發展。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農批市場高質量發展,在引導農業生產、帶動農民增收,促進消費升級、提高生活品質,維護流通安全、實現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國37.9%的農批市場不同程度地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到年底增長到了49.5%,各地農批市場已將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作為升級發展的方向。”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表示,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農批市場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工作,積極引導農批市場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推動農批市場加速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表示,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提高市場的管理和運營能力,最終提高流通效率,保證安全、順暢、優質、足量的農產品供應。他建議,要加強行業基礎數據的需求調研、分析等工作,探索形成中國特色農產品市場數字化總體方案或標準要求。希望作為朝陽產業的農產品市場能夠繼續做好保供穩價,立足和發揮暢通農產品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完善農產品供需體系建設,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