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 隨著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電池續航里程問題日益凸顯。目前,聚焦補能問題,市場上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一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主推的“超級快充”模式,二是蔚來、吉利等車企力推的換電模式。兩種模式的優劣勢究竟在哪?又有哪些不同的適用場景?哪條技術路線能開啟新能源電池的新紀元?記者對此展開了調研。
兩大技術路線競爭“白熱化”
在新能源車補能問題上,快充和換電的競爭已經逐漸“白熱化”。
在快充領域,公開資料顯示,保時捷Taycan、特斯拉Model3、現代Ioniq5、廣汽AION V Plus均宣稱能夠實現充電5分鐘,最長續航約100km;此外,比亞迪、嵐圖、理想、通用、奔馳等也在加緊布局快充。
“提高續航里程,一是把電池包容量繼續做大,二是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但都不能一直線性增長。因此,縮短充電時間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聯動天翼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楊斯濤認為,2022年將成為“快充元年”。
招商證券分析師汪劉勝表示,隨著電動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車企競爭更加深化和多元化,未來幾年將是車企品牌向上、服務升級、差異化競爭的最佳窗口時間,而縮短充電時間是提升電動車品牌力和使用體驗的關鍵之一。因此,國內外整車廠都在爭相布局800V快充,並有望率先在高端車型上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