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北京市的李女士最近很鬱悶。她在春節前通過中介服務機構購買一套西城區二手住宅,在與房東進行價格談判之前,中介服務人員和她介紹了同小區類似房源的歷史成交價格,還特別強調了一套位置臨近的房源,成交價格在720萬元。720萬元這個價格便成了李女士對周邊市場行情判斷一個最重要的依據,最終她看中的這套二手房以715萬元成交。可就在簽訂合同後不久,李女士發現,僅僅十幾天前,距離自己購買這套房子僅一個單元之隔,更具參考對比價值的一套房卻是以700萬元成交的。李女士認為,正是因為沒有獲取這條成交信息,導致在跟房主談判時缺少有力砝碼,她的房子買貴了。
介紹周圍的市場價格幫助客戶判斷市場形勢是中介服務人員的職責所在,可僅僅告知高成交價的一套,忽略掉低價的一套,這是否在有意抬高房價?中介服務人員回應,由於內部系統有延遲,他們當時對這套700萬元房源的成交情況也並不了解。700萬元的房源同是在這家中介成交,這樣的回答難以令人信服。李女士感到失望,她選擇的是北京市場上門店數量最多、市場占有率最高、中介服務費也最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就是認為大品牌會有高質量服務,顯然,她想錯了。
像李女士這樣,在二手房買賣或者租房過程中,由於中介的不規範行為與中介產生摩擦的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不可否認,近年來,中介服務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而言,中介行業提供服務不規範的情況仍大量存在,消費者對於中介服務機構的投訴量總是居高不下。發布虛假房源信息、吃差價、捏造散布不實信息擾亂市場秩序、哄抬房價等情況常常讓人十分苦惱。
規範中介服務是廣大購房者和租房者長久以來的呼聲,但當前仍難做到。業內人士分析,在我國,房地產中介行業入職門檻較低,平均從業年限僅8個月,很多中介服務機構並沒有發展長期客戶的打算,一錘子買賣讓成交直接變成斷交。個別經紀人小半年才能促成一套房成交,好不容易有個客戶,便想盡各種辦法“大撈一筆”,於是各種不規範行為冒頭。還有一些中介服務機構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研究市場和相關政策,以及深耕房源信息,或者培養更為專業的經紀人,而是通過大量招聘中介業務員,希望通過人海戰術實現盈利,少數幾個業務員促成成交,便可以覆蓋大量的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