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經濟從何而來
盲盒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日本百貨商店的“福袋”。20世紀80年代,日本以ACG(動畫、漫畫、遊戲)為主要用戶的“扭蛋”玩具也是盲盒最初的形態。直至21世紀初,日本Dream株式會社推出最早的盲盒玩具Sonny Angel,盲盒正式盛行。
中國市場上,盲盒最初以“集卡”的形式出現,上世紀90年代,乾脆面中的一張“宋江”水滸卡就價值不菲。此後,口紅機、幸運盒子等也是盲盒不同的表現形式,但這些內容並未引起購買風潮。
2015年是中國盲盒行業的關鍵一年。這一年,52TOYS成立,泡泡瑪特開始代理日本盲盒玩具Sonny Angel,初步打開中國盲盒市場。2016年,泡泡瑪特獲得Molly的獨家授權,這個大眼睛、嘟著嘴的女孩深受消費者喜愛。當年8月份,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誕生,上線當天天貓旗艦店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售罄。
2019年“雙11”,盲盒成為全網焦點,年輕消費者爆發出驚人的購買力。天貓國際於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我國每年有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這一年,僅僅是Molly這一個系列的產品,就為泡泡瑪特創收4.56億元。
借著盲盒經濟的東風,泡泡瑪特等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股價大幅高開,開盤漲超100%,市值一度破千億港元,最終報收於69港元/股,漲幅為79.22%。
泡泡瑪特並不“缺錢”。彼時,華興資本董事長、基金創始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包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泡泡瑪特不像互聯網企業那樣需要燒錢。公司的現金流非常不錯,這樣的公司實際上沒有太多理由要拿機構的錢。泡泡瑪特這個項目更多的是機構之間的競爭,大家的錢都是錢,不一樣的地方是除了錢之外,機構還能為公司提供哪些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