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圖片來自直播截圖) |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記者 張心怡)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日前出席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發言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從政治、經濟、金融到人類的生活方式,這種影響將是長期、不可改變的。他強調,內地與香港經濟金融聯繫近來更加緊密,未來有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繼續深化和加強。
肖遠企提到,在疫情期間,各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些超常的政策措施,以應對和平滑不利衝擊。可以預計,只要疫情仍然肆虐,理性告訴我們,這些超常規政策措施是不太可能作大幅調整和快速轉向的。後疫情時代即將到來,現在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恢復轉入常態,並在這一過程中盡可能平滑周期性以及轉向所可能出現的波動。
肖遠企在演講中指出有關經濟金融領域的幾個問題。 第一,寬鬆財政貨幣政策的退出。疫情期間,全球特別是主要經濟體都推出極為刺激的財政支出和超級寬鬆的貨幣供應,這對對衝疫情衝擊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後疫情時代,這些政策如何退出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退出時機、順序、方式和步驟的把握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全球主要經濟體如何加強合作,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開展合作,減少退出的震蕩,增強協調性、一致性,大家現在就應坐在一起好好討論,找到解決方法和路線圖。
第二,如何把通貨膨脹拉回到溫和水平。不管我們現在認為通貨膨脹是否是暫時的,或者通貨膨脹目標是否可以更高,但我們必須承認,全球已經進入了高通脹時代。回顧歷史,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我們也都走過來了。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主要國家曾經歷過高通脹,最後成功控制。過高的通貨膨脹對全球市場、社會生活帶來不穩定衝擊,如果老百姓收入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動蕩。我們現在必須來思考如何把通貨膨脹水平重新拉回到我們可以承受的目標值內。
第三,如何塑造和改善全球供應鏈,以增進人類福祉。疫情對過去近百年全球化所構築的、相對穩定的產業供應鏈體系帶來了較大衝擊。目前,重構供應鏈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嚴肅地思考。全球供應鏈體系是建立在國際貿易分工比較優勢理論基礎上的,從成本效益角度核算,更加有利於各經濟單位和市場主體。那麼,在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體系如何重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我認為,成本最小化、可得最便利化是我們的目標。恢復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必須能有效提升人類福利,密切各國和地區的聯繫與人員往來,有利於建設一個更加相互依賴、相互包容、守望相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