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四措並舉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http://www.CRNTT.tw   2022-01-06 08:44:15
 
  第三,“數字鴻溝”帶來轉型動力能力不足,數字轉型路徑有待探索。由於數字化轉型投資周期長、成本高,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相對匱乏,試錯成本和轉型風險較高,常面臨“一轉就死、不轉等死”的難題,中小企業“數字鴻溝”有擴大趨勢。具體來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障礙體現在企業數字化認知不足、技術基礎較弱、融資困難、人才匱乏等。首先,中小企業缺乏對數字技術應用前景的認識,也存在對數字化轉型的風險憂慮,在數字化轉型上無從下手,“不願轉”和“不會轉”問題突出。而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薄弱,信息化程度不足,直接邁向數字化存在技術應用和業務適配上的短板。其次,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資金和人才的雙重困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和人才短板限制了數字化轉型邁出“第一步”。

  第四,創新生態體系中主體間協同不足,開放共享機制有待完善。各地在推動當地創新發展的舉措上存在誤區,忽視了對當地中小企業的科技服務。另外,科技創新共性問題重視不夠,基礎性和行業共性問題缺乏統一的服務機構,中小企業常面臨“從頭幹”問題,創新發展基礎平台搭建有待增強。創新生態體系的不完善也帶來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帶動能力不強、持續成長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等問題,使得已認定企業在創新協作和產業配套方面存在不足。未來打通創新鏈各個環節,實現從科研到市場的多級跳,需要著力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這也是中國融入全球創新生態體系的基礎保障。

  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文章強調,“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也在創新,未來中國應從體制機制、基礎投入、營商環境和數字賦能四個方面重點著力。
  一要優化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夯實創新發展制度保障。首先要樹立創新生態觀,轉變持續至今的創新要素競爭思路,同時要轉變管制型治理方式,以強化監管的治理方法替代過去管制型治理方式。其次,要發揮好人才評價制度的指揮棒作用,加快推進科研機構創新體制改革,健全有利於激發創新的人才評價制度體系,提高科技產出質量和效率。另外,各地區也應因地制宜推進專項服務,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典型模式。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地方政府服務中小企業的意識和能力。最後,構建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保護中小企業權益的支持體系,激發地方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傳統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二要注重基礎投入,強化平台建設,形成有活力的創新生態。一方面,要注重原始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在基礎研究上的作用,集中力量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又要建立科技創新長效機制,形成有助於培育“無用”基礎研究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體系。創新生態體系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是良好的體制機制,而創新主體的多樣性則是創新生態系統保持生命力的前提。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重點培育處於關鍵“生態位”的企業和組織,增強創新生態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要注重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發揮其資源匯集能力,推動中小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協同創新。

  三要改善營商環境,強化產權保護,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在軟性制度環境上,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通過法律手段加強產權保護,放寬市場准入,暢通企業的維權渠道,同時加強反壟斷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空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家的保護,建立容錯機制,激發全社會參與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在組織創新資源上的作用。在硬性基礎環境上,關鍵在於提供優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既要加強發展薄弱地區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平衡發展,又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才、數據、技術等各要素充分流動。通過軟性和硬性雙重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小微有活力、民企有實力、發展有動力”的經濟生態新格局。

  四要加速數字賦能,強化升級改造,推動傳統企業提質增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關注增量培育,還要重視傳統中小企業的升級改造,通過數字化技改和平台化服務賦能推動傳統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能力,助力傳統中小企業提質增效成長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針對中小企業數字鴻溝,政府和行業組織應主動提供“外力”,加強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幫扶工作,推動行業大數據平台建設和企業數據共享機制,培育具有較強服務能力的數字化服務平台,引導企業將業務向雲端遷移,探索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路徑。中小企業也應著眼長期發展積極擁抱數字化,提高數字化轉型“內力”,短期可以先借助雲服務提高企業數字化管理能力,長期從數據價值入手對接數據服務商,通過數據賦能進行智能生產和科學決策,提高產業協同發展能力。通過“內外合力”加速數字賦能中小企業升級改造,走向“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