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生活、新文創、國貨國潮及電子商務綜合助力下,適應新的消費需求,產生新的文化創意。製作銀器的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草海鎮新華村、製作唐三彩的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南石山村、製造大鼓的洛陽市偃師區緱氏鎮馬屯村、生產民族樂器的開封市蘭考縣堌陽鎮範場村、製作社火道具的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霍莊等,一系列特色手藝村獲得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藝作為鄉村文化IP打造上,目前需從工藝品生產加工終端向產業鏈上下游全面延伸,形成全線產品和鄉村文化IP生態鏈。如鄉村手藝IP標識打造,需發掘梳理傳統手藝世代相傳歷史,明確其地方獨特性,發掘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內容和樣式,打造符合當代語境、有血有肉的匠人形象,實現物出有故、見物見人,產生認同感和吸引力。又如鄉村手藝衍生品布局,需加強環境氛圍等特色場域建設,圍繞鄉村手藝開發文創旅遊、美食、主題民宿等。可加強鄉村手藝IP形象相關的農副產品、禮品等設計銷售,帶動鄉村相關產業發展,構建鄉村手藝產業生態,形成自身循環系統,使鄉村手藝作為文化創意發揮賦能作用,促進鄉村農產品、手工產品、旅遊等相互帶動,發展互聯網帶動下的鄉村手藝新經濟。
手藝文化
強化村落認同感
傳統鄉村生產勞作具有內在凝聚力,人們依循自然節氣組織生產,互幫互助。由於生產技術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普遍提高,生產勞作意義上的村民合作被弱化,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社會聯合、文化聯合不同程度被消解。而村落凝聚力減弱,村落意義維繫和價值生產缺失,將導致文化意義上的空心化。實踐證明,發展鄉村手藝生產有助於重建村落生產生活互助傳統,強化村落內在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