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受基數影響,全年經濟增速大致會呈現前高後低的狀況。這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定復甦的整體態勢。
|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近期,受局部疫情反覆影響,一些機構下調了對中國增長的預期,比如野村將中國GDP的增長預測從8.9%下調至8.2%,摩根大通從9.1%降至8.9%,高盛從8.6%下調至8.3%。再加上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比6月份回落,低於市場預期,出現了一些擔憂中國下半年經濟走勢的聲音。有外媒甚至開始炒作“中國經濟復甦正失去動能”。該怎麼看這些聲音呢?
環球時報發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文章表示,首先應該指出,由7月份的經濟數據放緩談“中國經濟復甦正失去動能”明顯是誇大其詞了。去年經濟受到疫情影響,整體趨勢是前低後高,今年受基數影響,全年經濟增速大致會呈現前高後低的狀況。這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定復甦的整體態勢。
今年經濟增速保持在8%及以上問題不大。在這個速度下,我們能夠保持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所以沒有必要對一些增速預測數字變動過於焦慮。增速對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情況下奠定好經濟高質量發展格局,對經濟的發展更重要。實際上,在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明確提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章分析,看今年的經濟發展態勢,尤其應該從關注增速轉變為“四位一體”看待:
第一,看以創新為驅動力的增長比例。今年1-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5%,兩年平均增長13.1%;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7%,兩年平均增長14.2%,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可以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其他產業的發展,創新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第二,看綠色發展的落實情況。今年1-6月份,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在保持當前經濟增速的同時,能夠實現這樣的能耗水平下降是一個很可喜的成就,也說明各地在推動經濟發展時將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考量。
第三,看協調發展的推進情況。過去幾年,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境,比重不斷下降,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穩定和提升製造業比重,奠定實體經濟發展基石。今年1-7月份的數據,製造業投資增速兩年平均增長3.1%,比上半年加快了1.1個百分點,有明顯提高。
第四,看民眾的獲得感。衡量經濟發展成績單的另一個指標應該是企業和老百姓的錢袋子。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9%,兩年平均增長2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兩年平均達到了5.2%,與上半年GDP的兩年平均增速5.3%是基本同步的。
文章認為,從以上四方面指標看,到目前為止,今年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僅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還保持著高質量發展的勢頭。當然,受局部疫情反覆和國際形勢的影響,下半年國民經濟的發展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宏觀政策有必要在投資、出口、消費等領域持續發力,穩定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