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社的數據新聞與數據智媒概念
http://www.CRNTT.tw   2021-07-14 00:28:26
 
  三、如何通過數據新聞進行輿論引導方式的創新

  數據新聞的說服性比較強,具有相當可觀的輿論引導作用,中評社是尤為重視新聞輿論力量的媒體,需要對數據新聞的輿論引導方式的創新進行有效地探索與實踐。

  數據新聞作為大數據時代下興起的一種跨學科、跨領域的新聞形態,它應如何有效引導社會輿論?有關專家給出了答案:③

  1、科學性:釋疑解惑引導輿論。數據新聞是依賴數據標準化采集、整理、分析和查詢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庫以確定模式、趨勢、統計偏差和異常現象的新聞業。正是基於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的專業性增強了數據新聞報道的科學性,這種科學性增強了數據新聞報道的說服力,即釋疑解惑引導輿論。

  2、可視化:增強認知引導輿論。大數據時代下變革的數據新聞量化新聞要素,數據的可視化逐漸成為數據新聞報道的關鍵環節,大數據技術影響著新聞生產製作模式與傳播機制。數據新聞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呈現可視化的圖表以更直觀的敘事方式報道新聞,使受眾意識到自身與新聞事件的相關程度,增強了受眾認知,開闢了輿論引導的新方式。

  3、交互性:整合信息引導輿論。正如彭蘭教授所提出的,“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支持下,在新聞報道中所出現及需要的信息數據將發展成為自動的方式采集,然後通過相關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整理、過濾”。又如舍恩伯格所提出的假設,“大數據將因果關係轉變為相關關係,數據新聞的交互性激發了受眾對公共事件的參與和探討”。

  這些重要理論,給中評社的數據新聞的實踐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在兩岸及港澳輿論場中,中評社又要如何運用數據新聞來增強輿論力量呢?我認為,中評社的數據新聞能夠在三個方面發揮有特別效果的輿論引導作用:

  第一,在凝聚共識方面,數據新聞的聚合性特別強。凝聚共識首先要尋找共識,一般的定性新聞,最好也需要定量來驗證。什麼是共識?精確新聞、數字新聞有很大的表述作用,但是也容易引起比較大的爭議,因為新聞中的傾向性因素很強。而數據新聞來自大數據,在定量方面絕對佔據優勢,比較容易說服受眾。通過定量,達到定性,這樣的數據新聞必然有助於尋找共識、凝聚共識。

  中評社關於香港問題的數據新聞,最早是從“三民一公”的基礎上出發的,“三民”就是要積極反映民生問題、民心所在、民意變化,“一公”就是公共話題。因此沒有囿於藍黃鬥爭議題,達至突破同溫層,在最全面、最廣泛的層面上揭示香港社會的方方面面問題,讓全社會得以正視、得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識。

  第二,在輿論監督方面,數據新聞的民意代表性特別強。數據新聞的批評性表述,跳脫了一般新聞的個人之見,更能夠從整體上看到民意的趨向,而民意的變化,是任何政治勢力都不敢忽視的,民意的壓力,是任何政治人物都不敢無視的。所以,數據新聞更加有助於輿論監督的實施,更能夠積極發揮輿論監督的效果,能夠更加全面、廣泛代表受眾的意見與主張。

  中評社關於香港問題的數據新聞,堅持以數據事實為依歸,積極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對特區政府的施政過程能進行有效的監督。這並非是一家媒體的言論監督,這是在香港數以百萬社交媒體輿情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主流民意,其力量是巨大的,任何公權力部門都不可能忽視。

  第三,在激發沉默輿論方面,數據新聞有獨到的功夫。沉默輿論未必成體系、成流派、成聲量地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但是,在社交媒體與人緊密相連的時代,總是會有蛛絲馬跡出現,通過大數據系統的監測清洗,就很容易發現其他媒體中見不到的沉默輿論層面。此外,一旦發現並通過數據新聞發放出來,就非常容易引起沉默輿論的變化,很有可能會比較迅速地在社交媒體上集結,並變化為非沉默輿論,進而形成積極輿論。

  中評社關於香港問題的數據新聞,其中一大特點就是預測性非常之強,因為擁有自己的獨特理論體系、方法論及科學算法,對沉默輿論的挖掘就得心應手了。數據新聞不能停留在事件發生之後的總結層次上,務必在海量數據之間找到邏輯關係,準確判斷有關問題發展變化的走勢。

  四、在香港問題上的實踐:中評數據與數據話語權

  香港回歸以來,數據話語權長期沒有掌握在特區政府、建制派手中。反對派則相當牢固地掌握了民調類的數據話語權,長期發揮了瓦解政府誠信的特殊作用,並在歷年的反對運動中發揮了煽動民意的巨大話語功能。即使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進入了大數據時代,香港特區政府也從未重視過數據話語權,更談不上有所掌握了。基本上,一旦反對力量使用數據話語權對政府政策進行攻擊或者霸凌的時候,特區政府就會處在百口莫辯的極度困境中,香港的民意很容易就被存心不良者帶偏。

  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在社交媒體壟斷傳播的時代,數據話語權得以迅速通過社交媒體與同溫層網民匯合,並強力主導網民情緒,造成了全社會反對或者支持的強大威脅力的輿論衝擊波,能夠輕易逼迫政府作出讓步。2019年香港的反對派核心人物就是通過數據話語權,激發起廣泛的反對民意,有效遏制了政府的“修例”政策,逼迫特首宣佈撤銷有關政策制定,反對派進而實施了對“一國兩制”的全面打擊。數據話語權誤導威力之大,激怒民意效果之兇,令人觸目驚心。

  專家指出:數據和指標是一種話語權,數據和指標正在成為不同國家和國家集團戰略博弈的戰場和工具。當今世界絕大多數的數據和指標都被歐美大國及其國家集團控制,由此而發布的各種統計數據、評級指標,已經成為國家間爭奪發展空間和全球戰略資源的最主要手段。匯率指標、碳排放指標、信用評級指標等,甚至農產品單產數據指標,已經不是一般的統計學意義上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和決定了某個行業發展的生死存亡。④

  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在“後真相”時代,任何政權如果丟失了數據話語權,對各種指標的制定喪失了主導權,就會掙扎在政治亂局的邊緣,無論是再多的法規出台、任何有能力的人出任香港特首,都將是寸步難行、難有作為的。數據話語權,也是能夠決定香港社會是動亂還是平和的政治工具。

  中評社與中評智庫基金會大數據中心在一年之內合作製作發佈了100篇有關香港問題的數據新聞,內容涉及了香港面臨的政治、政黨、法律、疫情、經濟、民生、國際勢力等等深層次的問題。最為重要的是,所有的數據新聞,都能夠做到以問題為導向,全網搜索,不分藍黃,清洗出最為可信的數據,通過理論體系、認識論、方法論及科學算法的綜合運用,讓各方讀者看到一個完整的香港。這樣的涉港數據新聞,在兩岸媒體中還不可能有,在香港也很難高頻率地出現。中評社涉及香港問題的數據驅動調查新聞,特色非同一般,至今幾乎是獨此一家。然而,中評社要掌握香港問題的數據話語權,並不是要壟斷什麼數據話語權,恰恰是要打破當前香港的所謂“數據話語權”不當壟斷。用同溫層的相對數據、假數據來煽動民意、製造動亂,為香港貼激進的政治標簽,這樣的數據亂局必須終止了。中評社願意為之出力。

  實踐表明,要充分掌握香港數據話語權,必須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要有掌握全網數據與全部數據的能力。中評智庫大數據起步即進入了總體把握,一舉突破了數據源的局限。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所需的全部數據的掌握,而非局部數據的分割。也就是要認識及掌握全網數據與全部數據的辯證關係。目前很多數據公司是以樣本庫作為數據搜索源,不是基於信息的總體把握,專家認為這袛不過是樣本量比較大的局部數據,可能因數據不全面而造成重要信息監測缺失,最終會影響數據分析結果。

  中評社的數據新聞力求達到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在意識形態與輿論場撕裂為兩半的香港,一旦不能夠獲得全面的數據信息,所丟失的就可能是整整一半的社會對峙性數據,這樣的數據基礎上產生的數據新聞,很可能淪為偏頗的沒有說服力的假數據新聞。

  第二,要有掌握打破“馬賽克化”輿情結構的能力。專家認為,大數據時代還將顛覆傳統的、線性的、自上而下的決策過程,建立一個非線性的、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發現群體智慧的方案編制模式。社會學術語中有一種所謂社會結構“馬賽克化”的比喻,指的是社會中的群體以政治、文化、經濟等各種要素被分割成不同單元,不同單元的個體形成一個個特殊的利益和價值群落,享受著不同的經濟社會政策,促成了他們與單元外的人相互割裂和對立。在當今社會,體制內外即是不同利益的“馬賽克”單元。這種社會結構“馬賽克化”是信息封閉的產物,而數據開放可以讓體制內外的人一起參與進來,解決政府無法完成的以及棘手的問題,打破“馬賽克化”的社會結構格局。

  香港的社交媒體性質以及輿情結構,已經呈現典型的“馬賽克化”,在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很容易墮入“馬賽克化”數據陷阱,很可能結果就是與鏡子中的自己對話,發現不了香港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中評社的數據新聞,就是要促使受衆看到鏡子之外的自己。

  第三,要有掌握風險數據的能力。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1986年在《風險社會》一書中將後現代社會詮釋為風險社會,其主要特徵在於:人類面臨著威脅其生存的由社會所製造的風險。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充斥著組織化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是風險的製造者以風險犧牲品為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認為西方的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僅捲入了風險製造,而且參與了對風險真相的掩蓋。專家則認為,通過大數據技術及管理模式的引入,能夠有效地重塑危機管理體制的理念、機制和流程,提高危機管理的科學性和可預見性,促進現有體制結構性問題的解決。遏制社會風險的突發,必須依靠大數據。

  香港雖然已經回歸24年,但是其經濟制度、法律制度等等與西方緊密相連,最容易受西方的風險製造所波及,近年來的動亂,教育了中國人,也驚醒了香港同胞,如果耽於太平願景,無法利用大數據系統掌握風險數據,就必然會不斷被西方製造的政治犯險侵擾,不得安寧。

  第四,要有掌握幫助維護社會安全的能力。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構建更加有效的社會安全體系帶來了機遇,維護社會安全應該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更要主動擁抱大數據,主動利用大數據來構建高效的社會安全體系。專家認為:大數據有助於提高社會安全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大數據是有關聯性的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其中的關聯性,可反映數據內在的規律,進而對研究對象的未來發展態勢進行預測。這種建立在相關關係基礎上的預測正是大數據的核心。通過對社會安全相關信息的挖掘、分析,社會秩序運行的許多經驗規律進一步顯現。這些經驗規律對社會安全工作而言,具有非常寶貴的參考價值,可以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其次,大數據技術將進一步增強政府維護社會安全的能力。大數據技術能夠改善網絡輿情工作,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可以瞭解民眾的需求、訴求、意見等。 

  中評社關於香港問題的數據新聞,其中的重要價值,除了是新聞事業發展的最新實踐與貢獻之外,其社會價值必須是有利維護香港社會的安全以及穩定繁榮的,必須是符合大多數香港同胞的利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