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 |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完成新的偉大使命面對的主要矛盾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最為突出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三農”問題解決不好,鄉村不能振興,國家現代化無法圓滿實現,民族也難以真正復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是實現農民富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與必由之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應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努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為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路徑、提供示範。
澎湃新聞發表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恒山文章表示,成渝地區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典型地區,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等集於一體,城鄉差別大,脫貧攻堅任務重。自本世紀初以來,重慶、成都都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被國家批准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些年,成渝兩地結合推動新型城鎮化、促進鄉村振興和實施脫貧攻堅戰,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統籌城鄉發展取得了新進展。今天,包括深度貧困地區在內的全部貧困地區已與全國同步實現脫貧,農村人口轉入城市的數量持續增長、融入城市的程度顯著提升,農村經濟加快發展。但也要看到,這一地區城鄉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農村經濟整體薄弱,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部分已脫貧地區基礎尚不穩固、存在貧困反彈風險,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
國家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推動城鄉融合向深層發展,打造城鄉融合產業發展樣板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抓住關鍵。成渝地區應充分運用好先行先試權利,按照國家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大探索力度,以務實有效和富有開創性的舉措,盡快取得人民滿意、社會認可、可資推廣的新突破與新進展。
“三農”是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也是全部工作的主要難點所在。中國農村發展長期處於落後狀態,既與“三農”的性質特點有關,也同長期來所實行的體制與政策相聯。農村人口眾多無法由財政供養、農業類產業科技含量總體較低致使經濟效益不高,農產品關乎國計民生難以完全依市場機制自由定價等是客觀原因;而為了支持工業和城市發展對“三農”採取的不平等做法則是主觀原因,雖然這些做法在一定時期是必要的,也具有戰略上的正確性和大局層面的合理性。
文章指出,時至今日,在有必要有條件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際,應該基於過去的實踐進行總結反思,並在此基礎上確立如下一些重要的思想認識:
其一,單靠農村力量難以解決好“三農”問題。城市是資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在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產業和人口向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更加顯著。在中國,城市具有遠超於農村的巨大能量,要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使農民過上美好生活,在主體上必須發揮城市的帶動作用。
其二,局限於“一畝三分地”的小農經營模式無法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誠然,小農戶單獨經營是農業生產者積極性創造性的基本來源,而實施小農戶單獨經營也是由國情農情所決定的在一個較長時期需要採取的基本舉措,但它與大生產模式及其配套體系間的阻隔也是明顯的。規模經營是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必須採取適宜措施打通家庭承包與規模經營之間的通道。
其三,不平等對待“三農”只會不斷拉大城鄉差距。“三農”發展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這種潛力因為體制與政策對之的長時間不平等對待而被湮滅或屏蔽了。“三農”用自身巨大的犧牲成就了工業和城市的快速發展。其四,發展農業必須超越農業。農業並非低端產業,但純粹的農業必然拉低產業的層次和經濟附加值,超越農業而用功發力才能做強做大農業,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當然,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不能以消滅農村農業為途徑,消滅農村農業不僅扭曲了農村農業現代化的本來面目,而且也毀掉了城市發展的基礎與支撐,最終會危及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文章認為,基於上述認識,成渝地區雙層經濟圈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應努力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強探索、實現創新:
(一)全面建立以城帶鄉體制,以強化支撐為導向調整完善城鄉關係。
應全面梳理城市群、都市圈等與農村的關係,通過法制建設和制度阻攔,最大限度的克服城市對鄉村的虹吸效應,而最有效的形成輻射效應。與此同時,應結合行政區劃或屬地關係調整,建立起城鎮、城區對所轄鄉村的結對幫帶關係;應探索形成穩定的幫帶機制,推動政、事、企各單位以靈活有效的形式持續對農村開展幫帶行動;還應全方位建立以城帶鄉的政策支撐體系,把幫帶工作成效作為政績評價的核心內容。
(二)實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推動城鄉一體發展。
按照協調布局、互補互促、共同繁榮的原則,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和安全的需要,一體制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提升等重要領域進行協同部署;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鄉道路體系和公交網絡,推進城市電力、通訊、供水、燃氣、污水收集等管網設施向鄉村拓展延伸;加強城鄉一體治理,以農房改造、村莊整治為重點提升鄉村建設質量,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思想道德建設、管理規則創新等的城鄉對接,借鄉村田園之美助推城市品質提升,依城市治理標準促進鄉村投資環境優化;進一步消除體制與政策障礙,努力推進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協同提升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