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臨期食品”:市場新寵能否實現雙贏?
http://www.CRNTT.tw   2021-06-05 21:47:58
 
  對此,邱喆解釋稱,很多進口食品溢價高銷售難。“一方面,產業鏈較長,品牌方、進口商、經銷商都要獲利,層層加價;另一方面,運輸、報關、檢疫等流程耗時不短,食品上架銷售時間本就有限,如果再有延誤,商家為了避險只能抬高價格。”

  不過,臨期食品很難獲得穩定持續的貨源。畢犬洋坦言,成熟的品牌會經過測算按需供貨,除了年貨禮盒容易產銷不對等之外,很少出現大規模臨期的情況,這從根本上限制了行業的市場體量。

  “太多因素都不可控。”畢犬洋說,貨源的突然爆發和突然沉寂,給人員配置和倉庫周轉帶來難題,阻礙了規模化經營的形成。“有時一個星期也采不到多少貨,大家都閑著,有時一個電話來了5萬箱貨,根本忙不過來。”

  疫情使貨源緊張得到緩解,對從業者的影響卻是雙重的。邱喆表示,疫情期間店鋪長期關閉,催生了大量臨期食品,一定程度上炒熱了市場,給行業帶來生機,也使新人一窩蜂入場。而當疫情趨向穩定,資源逐漸枯竭,自然會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

  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也讓業內人士叫苦不迭。“入市需謹慎!”一位臨期折扣店經營者向記者感嘆,臨期品可售賣時間很短,很多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過期。

  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臨期食品?這本身就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邱喆分享了他的思考,“比起在臨時市場深耕,更應該想辦法從源頭解決問題。如果食品能在終端渠道多流通一段時間,從上架就開始動態定價,是否不必拖到臨期、甚至面臨浪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