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參與能否變“多贏”
一直以來,“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項目進展並不順利。時至今日,該項目才迎來曙光——法德西3國已就“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項目中下一代武器系統的階段性研發、知識產權和出資等問題達成協議。
畢竟,該計畫一旦失敗,將給參與國帶來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法德西3國國防部長都提到,這是一項旨在加強歐洲主權和安全的“平衡協議”。目前,這份協議看似達成合作願景,但依然存在不少矛盾與問題,合作之路“道阻且長”。
從歐洲合作研發戰機的歷史看,有兩個突出矛盾依然是掣肘“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項目推進的難題。
一是性能指標制定。戰機設計要兼顧各種功能和性能指標,各方達成一致很難。比如,提升高速攔截能力,需要犧牲航程載荷和滯空時間;降低採購和使用費用,就要削減戰機功能、下調性能指標……法德西3國的防務需求有很大差異,難免會出現“為自己用不上的功能掏錢”“掏了錢也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功能”等情況,這不可避免會帶來矛盾。
二是分工份額。在多國合作的防務項目中,分工份額很難做到完全公平。參與國家都希望能獲得更多涉及核心技術、環境污染等負面代價小的項目,從而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引導更多的資金流入,強化本國航空產業的技術基礎。
此次“未來空中作戰系統”項目,由於西班牙加入,法國在總的分工份額上作出了讓步。但飛行控制器研發等方面的分工,目前是法德洽談的主要矛盾之一。在飛行控制器設計上,法國占據主導地位,該國作出讓步的可能性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