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紅茶、獼猴桃等農產品通過溯源技術貼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證”;養殖流程數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農戶收益;農戶拿著手機沿著農田走一圈,地塊邊界、農作物品種等信息就可為農業貸款提供信息支撐。
大數據能為鄉村振興做什麼?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記者搜尋著答案。
有了數據“身份證”,農產品更加暢銷
普安縣是貴州茶葉大縣之一,在該縣紅茶基地裡,數字農場和茶園氣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攝像頭等物聯網設備,拉近了茶農和愛茶人士的距離。
“每年紅茶還沒上市,就早早被訂購一空。”普安縣茶產業致富帶頭人保貴,是當地第一個利用農產品溯源技術給茶葉貼上專屬“身份證”的茶農。“茶葉有了‘身份證’後,消費者對質量更放心,銷量也明顯提高。”保貴說。
在2021數博會上,記者見到了為普安紅茶貼上“身份證”的信息系統。這個取名為“螞蟻鏈一體機”的系統,可讓消費者“掃一掃”就能清晰了解茶葉生產全過程。
走進貴陽市修文縣獼猴桃種植基地,采集溫度、濕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小型氣象站遍布果園,“大數據+農業”讓當地獼猴桃種植管理更加精准、精細。借力大數據,修文獼猴桃500多項農殘指標全部合格,成功出口海外。
同樣,每顆包裝好的獼猴桃都有一個二維碼“身份證”,掃一掃即可知其“前世今生”。在2021數博會現場,記者拿起手機掃了一盒修文獼猴桃的二維碼,獼猴桃的種植地點、種植記錄等信息全部顯示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