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歷史實踐中,國家、政府、市場在方向上是高度統一的,但三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中的角色、功能和方式有顯著區別。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放到國家、政府、市場這個更加豐富和完整的關係層次中予以理解,既能夠客觀反映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在服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國家現代化建設戰略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有助於準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方向。
加快推進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制度根本地依賴於國家制度,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取決於現代國家治理的實踐需要。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需著重於以下幾個主要方向。
第一,堅持黨對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國現代財政制度的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始終保持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始終從黨和國家戰略大局出發發展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體系,這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財政治理實踐的歷史經驗,也是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現代財政制度服務於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全過程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終堅持黨對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全面領導,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財政始終服從和服務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正確方向。
第二,堅持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內推進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現代財政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制度要求。財政作為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基礎性工具,其制度建設只有嵌入和服務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體系以及基本經濟制度等制度框架,才能真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奠定堅實物質基礎。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國家在財政中的主體性地位,建設支持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財政制度;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體系所要求的財政體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再分配機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建設能夠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財政分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