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讓人憂心的是,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還要將自己的關鍵數據拱手讓人,喪失了原本具有的數據優勢。“多數科技論文在國外期刊上發表,同時必須提交相關支撐數據。這不僅造成生物信息‘出口轉內銷’,消耗巨額經費,同時這種科學數據‘外流’嚴重,使得我們的數據優勢被拱手讓給發達國家。”王小寧分析說。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我國缺乏有影響力的科學信息數據庫。這使得我國的生命科學科研工作高度依賴海外數據,全球每年高達1.1PB的國際生物數據下載量中55%都來自我國,國家級的基因數據庫、細胞病毒株及涉及的遺傳信息也依賴國外。
“這個領域高度依賴國外,一旦斷供就會導致科研的停滯,如果信息得不到提供,等於我們就回到了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狀況。”王小寧說。
除了高度依賴國外,我國在科學信息領域還存在著使用權政策不明,共享管理規範缺失,國內共享管理規範規則缺失,受制於國際標準和規則。行業行為準則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生物信息濫用和隱私信息洩露風險等問題。與此同時,“我國生物信息商業化開發水平較低,與國際前沿水平相差至少30年。”王小寧表示。
科學儀器設備和耗器耗材:小藥瓶也存在“卡脖子”風險
當前,我國生物醫藥涵蓋了化藥、中藥、生物技術藥,醫療器械,具有最為完善的工業體系,新藥研發已從仿制發展到原創,並逐步走向世界。我國還具備最為齊全的規模化疫苗研發和生產體系,僅國藥集團的滅活新冠疫苗產能已達30億劑,全球供應已突破1億劑,覆蓋190多個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