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造車內卷了
http://www.CRNTT.tw   2021-05-04 08:53:42
  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大佬再下場,車圈“殺瘋了”。

  造車這個風口儼然成了火熱的灶口,前赴後繼者眾。前有百度牽手吉利,後有華為小心涉足、小米高調官宣。最近,360也忍不住了,周鴻禕借哪吒曲線入局。這還不夠,隱而不宣的榜單裡似乎還有很多熟悉的巨頭,比如申請了專利的OPPO、成立了團隊的滴滴。

  扎堆而上的一幕似曾相識。幾年前,PPT造車遍地開花,燒錢的泡沫之說不絕於耳。後來果真如此,浪潮褪去,裸泳者被拍死在沙灘上。

  過去一年,如果科技圈有熱搜,造車一定是當之無愧的頂流。特斯拉將豐田從全球市值第一車企的寶座拉下馬,但又被趨向理性的消費者拉下神壇;國產新勢力們憑本事翻身,蔚來真正走向未來,小鵬長成了“大鵬”。

  在經歷了第一輪大浪淘沙後,幸存者不再是兩年前的鹹魚人設,而是在攀升的交付量中有了底氣,贏得了市場。如今,看起來造車也並非全都是泡沫。

  鮎魚效應加速兌現,形勢大好。各國零排放的目標早就板上釘釘,只有提前,無可能延後。趨勢已經明確,不可逆轉,這會是一場押注未來的盛宴。而在經歷了新勢力們的試探之後,風險和收益也逐漸清晰,造車不再是盲人摸象遊戲。至少,該燒多少錢,彼此心裡有了底。

  相較之下,手機市場的瓶頸期顯而易見,發力方向不是高端,就是出海,產品更迭更是日複一日缺乏看點,似乎除了攝像頭就找不到可發揮的餘地了。互聯網也不例外,從社交到共享,從短視頻到直播,每到一個風口,總能看到蜂擁而上的身影。缺乏創新和吸引力,之於科技和互聯網是致命的,窩在舒適圈的下場是被淘汰。

  造芯、造車,都不在話下。總之,似乎不造點啥,都不配在互聯網上混了。但醉翁之意不完全在酒,前者是掌握生產線主動權的必須,後者則是延伸產品生態的新賽點。比起幾千上萬的手機和家電,動輒幾十萬元的汽車似乎更能成為家庭物聯網的那把鑰匙。

  造車不是什麼一上手就賺錢的好生意,至少初期絕對不是。要吃上這塊蛋糕,手裡沒點資本玩不轉。燒錢是必經之路,但大佬們不差錢。雷軍放話,“不差錢、虧得起”,小米的賬上躺著1080億元現金。這一點,被奉為鋼鐵俠的馬斯克比誰都清楚,畢竟在特斯拉的財報裡,白紙黑字挑明了,造車的收益還不如多買幾個比特幣。

  比搞錢更難的是搞技術。作為集現代製造業大成的領域,造車的門檻降了,特斯拉的光沒了,不代表人人造車,人人有戲。造車出圈,不是互聯網的長項,也並非手機製造所能匹敵。在被特斯拉奪走桂冠之前,豐田用了70年,才做到了全球銷量和市值第一。即便是已經祛魅的特斯拉,仍在旋渦中掙扎。

  林子再大,也經不起眾多餓虎的撲食。科技互聯網大佬之外,還有如恒大一樣家大業大的跨界者。而傳統車企的手筆也越來越大,BBA的野心擺上了台面,表明了來自汽車製造巔峰的無所畏懼。

  “壓上所有的榮譽”,雷軍所言不虛,隔行如隔山。“中年”創業有風險,造車造神需謹慎。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湯藝甜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