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隨著網絡文學發展成為文化產業重要的IP源頭,版權保護直接影響創作是否可持續、文化能否高質量發展。
4月26日是第二十一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易觀智庫發布《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顯示,“盜版之殤”依舊在困擾網絡文學的發展。
白皮書提到,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億,占網民整體的46.5%。
整體市場規模288.4億元,盜版損失規模達60.28億元,同比上升6.9%。其中,新技術濫用、傳播途徑雜多和全產業鏈覆蓋是盜版現象越發嚴重的三個主要因素。
付費閱讀是大部分網絡文學作者的主要收入渠道。白皮書數據顯示,54.8%的創作者通過網絡文學寫作賺取額外收入或零花錢,33.1%為全職作者。其中,大多數創作者遇到過不同程度的侵權,其中頻繁遭受侵權的比例超過四成,僅14.6%的創作者表示未經歷過侵權事件,全職作者侵權比例高達94.2%。有53.8%的全職創作者頻繁被侵權,占比顯著高於整體創作者。
“我們寫作時間很長,需要集中精力,尤其是寫長篇小說的時候,讓我自己提供盜版追溯、舉證的過程非常困難。”《錦心似玉》作者吱吱表示。“有時候感到很迷茫,我寫的作品沒有給自己帶來更多讀者,反而成為盜版網站斂財工具。”
她提到,一些盜版平台密切關注知名網絡文學作家的新書動態,一旦作家發布新書預告便搶先註冊書名,用劣質內容填充,誘導粉絲閱讀,通過流量變現等商業模式獲得巨額經濟利益,直接造成作家的收入損失,嚴重打擊作家的創作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