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AI系統和智能工具為何成偽原創的幫凶? 
http://www.CRNTT.tw   2021-04-20 10:06:51
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工人日報》報道,輸入一段文字,三秒實現重組改寫;輸入相關的主題詞,系統立即就能生成一篇初稿,用戶還可以添加框架或進行段落修改……這些智能的編輯平台、寫作軟件等,日益成為提高寫作者內容生產效率的助手。

  然而,一些智能寫作助手也被用於洗稿領域,成為快速創作網絡爆款文章的工具,對網絡文字創作生態構成了不良影響。

  人工智能“進化”為洗稿工具

  專門從事洗稿寫手培訓的小磊,向記者推銷其洗稿課程,內容包括寫作方法、文章源和發布渠道等各流程,資源打包售價399元,包含課程則售價為1299元。他告訴記者,“人工洗稿需要自學掌握寫作要領,熟練上手之後就是一本萬利。”

  如今,人工智能系統被引入內容創作,成為洗稿團隊的一大“利器”。蘇先生既是一名從業13年的互聯網產品開發者,又在自媒體平台向公眾普及互聯網產品與開發知識。他以“我把張三打了”為例向記者解釋說,原始的偽原創工具會把“打”替換成工具庫裡的相似詞組,從而變成“我把張三揍了”。AI洗稿的結果就是不預置同義詞,而是通過系統學習大量文章後,替換成更加通順智能的結果,例如“張三被我欺負了一頓”。

  記者還在網絡上查詢到諸多教學視頻、軟件廣告等,它們引導用戶使用自媒體編輯器進行洗稿。例如,某視頻網站就有使用黑雲自媒體編輯進行AI洗稿的演示,視頻簡介中提及:“採用全球頂級的AI智能寫作技術,可以迅速高效地將文章進行二遍仿寫。雖然語句上會有少量錯誤,但閱讀起來完全沒有問題。”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指出,對他人稿件的整合、利用,傳統媒體之間早已有之,只是由於以前互聯網、新媒體技術不那麼發達,這種行為沒有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有12種,但所有構成合理使用的適用條件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同時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