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義與構建路徑
http://www.CRNTT.tw   2021-04-13 06:11:56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其核心要義在於充分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同時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將國內經濟融入經濟全球化當中,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對其內涵要義有正確、全面的認識,並積極探索其實現路徑。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深刻內涵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原磊文章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其核心要義在於充分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培育和挖掘內需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同時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將國內經濟融入經濟全球化當中,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第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排斥國際循環,而是會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循環是指產品或生產要素以供求關係為導向,在市場上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市場根據地理範圍不同,可以分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因此經濟循環也被分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事實上,在開放的全球經濟大背景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很難割裂開來,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從產品市場來看,擴大內需會同時帶來本國商品和進口商品的消費增長。從生產要素市場來看,國內大循環會帶來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並會按照具體情況,適時適度地面向國際獲取和輸出一些生產要素。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經濟系統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兩個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非但不會限制反而會促進國際循環,而且能夠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第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非“閉關鎖國”,而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寶,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新形勢下,中國要進一步敞開大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長期以來,中國有些產業依賴於外需的重要原因在於,這些產業被長期鎖定在產業鏈低端環節,只能依靠大規模出口低附加值產品來獲得微薄利潤。現階段,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實現供需平衡,其實質就是要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第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非應急之策,而是適應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長期戰略。過去,中國主要依靠外延式增長打造完整產業體系,使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發展到今天,必須依靠內涵式增長,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從長期來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進入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和制度優化將越來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生態環境將持續改善,經濟發展不再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支柱型產業之一,綠色消費成為內需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會通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為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夯實重要基礎。

  第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會帶來“內卷化”,而是有助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非但不會導致個別學者所擔心的經濟的“內卷化”,反而有助於形成以自主創新為導向的創新型經濟體。首先,破除制約生產要素流動的各類障礙,會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其次,伴隨著中國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基建”等領域的投資,能夠形成對生產要素的引導效應,實現轉型升級。再次,有利於促進創新要素充分流動、構建創新產業體系、搭建創新平台、提高創新活力、優化創新環境,從而提高中國自主創新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