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在建(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
30年與3年,瀨戶內海給前哨灣的提示
未來,這些建築是否有可能激活鄉村?前哨村作為鄉村建設的非典型案例之一,可以被探討的地方不少。
比如,就村民而言,願意拿出來投資做民宿的房子大多不是成功的房子;而民宿改造之後,評判房子好不好,源於其帶來的利益性價值。這種價值判斷的差異,成為了鄉村建設的矛盾之一。
就前哨村而言,以藝術介入借鑒的是日本瀨戶內海,但面對珠玉在前,是否有習得的可能?面對鄉村空心化、經濟薄弱的現實,瀨戶內海的鄉村復興在30年前便開始,當時正處日本經濟繁榮的時期,年輕人也都湧向東京等大城市,瀨戶內海反其道而行之,委托抵制城市化的建築師安藤忠雄在直島打造美術館,並用了30年的時間,借助當地島民力量,把當時只有30多個人的荒涼之島,變成如今充滿綠意的藝術之島。藝術也將日漸蕭條的地區重返生機,使當地人民恢復自信,創建大都市中沒有的、美好幸福的社區活動。
如今那裡不僅有安藤忠雄,也有草間彌生、李禹煥、宮島達男、詹姆斯·特瑞爾等來自日本和全球藝術家的作品。每屆藝術祭期間,全球遊客到達,也給島民帶來經濟上的回報。
回觀崇明前哨灣,藝術展辦了兩屆,但在當下,卻僅僅是咖啡館、民宿成為了鄉村中的現代象徵。在同濟大學教授陸興華看來,崇明前哨與日本瀨戶內海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土地所有制,瀨戶內海土地屬於私人所有,前哨土地屬於集體所有,“這樣的不同就在於我們可以多快好省地在這片土地上進行建設。”但有人文學者與藝術界人士認為,簡單地“多快好省地建設”未必就是好事,所有事件的出發點應該從人本主義、當地實際與民情出發,尊重聽取民眾的意願,而並非簡單地憑意志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