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戶籍制度突破加速勞動力要素流動
http://www.CRNTT.tw   2021-02-07 08:58:52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要推動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實行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有序引導人口落戶。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社保轉移接續。

  光明日報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文章介紹,所謂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是指城市群內部積分累計互認,簡單來說,如果某個居民在長三角或珠三角工作,在城市群內部任意城市有積分的居民,可將積分用於在長三角或珠三角內部的其他城市落戶。當然,“方案”瞄准的是國內所有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以長三角、珠三角舉例,不過是因為兩者在同城化累計互認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經驗。

  文章稱,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是破解由當前戶籍制度所造成的多種問題的有力措施之一。打破戶籍制度限制,加速勞動力要素充分流動也是全社會的發展共識。釐清同城化累計互認制度措施與發展之間的關係因此尤為重要。

  既然“方案”的總體規劃目標是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那麼要素市場就無法繞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長期高速增長,但也掩蓋了一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其中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實際上就讓不少人忽視了勞動人口的自由流動問題。這與中國在進入新發展時期所面臨的用工難、用工貴問題不無關係,當下社會對中國人口結構、勞動人口年齡結構的討論也無法脫離這一現實背景。可以說,在缺乏市場化的勞動力市場情況下,用市場化的模型與觀念去考慮和解決現存問題是行不通的。解開限制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束縛,充分調動勞工的積極性,才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也是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切入點。

  文章指出,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目的在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戶籍限制的不僅僅是勞動人口的自由流動,還有異地勞動人口的城市生活保障。我們應認識到,均等社會福利難以完全實現,客觀因素之一便是中國長期滯後的城市發展規劃。在此有必要區別名義滯後和實際滯後:基於當時人口及預測人口的城市規劃其實在制定初期是符合城市發展要求的,也就是名義上並沒有存在滯後,但隨著時間推移便產生實際的滯後。而導致實際滯後的一大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均衡的區域發展使得人口流動速度在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在強調內循環的新發展理念下,區域不協調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的緩解,這實際上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展不確定性帶來的實際滯後問題。

  同城化累計互認不應被簡單看作是解除人口從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流動限制。這更像是一種區域發展模式下的疏通政策。一方面,由於城市群內部的累計互認使得城市群的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能夠更好地發揮擴散效應,由從前的所有人向大城市集中變為所有人向城市群集中,為城市群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人口供給。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群內部福利的逐漸均等化,城市群非大城市也將享受到大城市的醫療、教育優勢,從而再次強化了城市群的發展概念。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和完善,城市群內部將變交通為通勤,城市群內部的人口流動會愈發自由,推動城市橫向發展,而不再只局限於“向天空”發展。

  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從最基礎的內容著手,置身發展動能轉換的特殊時期,有必要對過去快速發展遺留下來的部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各地應對照“方案”規劃找到循序漸進的路徑,腳踏實地有序推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